Logo

网站首页 |公法评论|公法经典|公法专题|公法案例|公法论文|公法文献|资料下载|西语资源|公法史论|公法时评|公法新闻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欢迎访问公法评论网。浏览旧站请进:经典旧站
公法评论网全站搜索: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您现在的位置 : 公法评论 文章正文
徐贲:美国大选中的公民社会
来源:中国宪政网 作者:中国宪政网 时间:2008-11-10 18:09:32点击:0


在加州,11月4日大选投票前一个多月,登记了的选民就已收到由郡里寄来的《选票样本和选民知识手册》。如果是教师工会的会员,还会收到一份由“加州教师工会”(CTA)寄来的投票建议。每次大选,不光是选总统,也是对各项政策提案的投票。民主政治说到底是地方的政治。不管谁当选总统,直接影响日常公共生活的总是那些与当地公众的需要和规定有关的具体政策。
   今年加州工会的提议是,把选票投给奥巴马,并对四个提案投反对票,分别是4号提案,改变加州宪法,禁止18岁以下青少年自行决定堕胎;6号提案,增加警察和监狱拨款;8号提案,改变加州宪法,不承认同性恋婚姻;9号提案,修改关于罪犯的司法条例。工会还建议,众议院席位的竞选,把票投给巴巴拉·李,州参议院席位的竞选,把票投给洛尼·汉考克,州众议院选举把票投给桑德·斯望森。

  加州教师工会是加州最大的同业工会,有20多万会员。工会的建议当然不是要左右每个教师选民,却有相当的影响力。各种非政府、非营利、民间组织通过自由的信息管道和交流方式,积极动员公民社会的有关成员、为他们提供信息、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参与公共政治,这是健全的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特点。

  美国选举制度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常被拿来当做美国式民主选举缺乏普遍模式意义的理由。其实,美国选举的最大特点是公民社会的充分自发性和独立性,这才是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在美国,公民参与不仅指公民参与投票,还指公民参与助选。这些日子,许多人家门口都可以看到各种颜色的助选牌,有的是为竞选人的,有的是为政策提案的。有许多人为竞选当义工,向选民打电话、催票,或是到家门口送发传单。这些具体的参与方式、操作策略、微观环节在每个自由普选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差不多的。

  这样的公民参与形式有时会非常别出心裁。我每天上课,让学生在一张纸上签名以代替点名。学生们除了写上自己的名字之外,还会在旁边写上一些个性化的东西,如喜爱的歌手、喜欢的卡通人物、喜欢的糖果,等等。11月3日,大选投票前一天,到课的签名单上,17名学生除两名写“不投票”之外,全部写上自己将要投票选举的总统候选人名字。

  10月29日,美国卡特中心发出一则新闻稿,称将邀请中国的一个代表团前来观摩美国大选。这是该中心第五次邀请中国官员和学者观摩美国大选。这样的观摩活动大概会引起人们对中国未来政治改革的乐观联想。

  有中国政治学者认为,今天“中国人对美国总统选举相对缺乏关注,中国精英对美国民主进程的关注度也正在降低”。他解释道,这标志着中国人正在“越来越对中国正在创造一条自己的路抱有信心”。这样的解释也许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可以与美国媲美的公民社会。

  中国对美国大选的评议很多都关注未来美国总统对华政策的走向和对中国的影响,这当然是很重要的。除此之外,中国民众似乎对美国大选缺乏关注。这也许是因为美国公民社会离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甚为遥远,没有可比性。但也有评论者认为,普通中国民众“并非不关注美国大选,而是可能源自对美国关注得越多,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反而越焦虑”。

  改善中国的公民社会也许可以帮助消除这种生存环境焦虑感。中国的民主改革和民主选举不妨可以从公民社会建设做起。中国代表团在美国观摩大选之余,若能也观察、了解一下美国的公民社会,想来可以更好地从美国普选中学到一些能够帮助形成中国民主政治文化的有用经验。

  徐贲(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 来自 南方都市报 2008-11-05


本文链接:徐贲:美国大选中的公民社会,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中国宪政网】
阅读排行
· 汪东兴交代田家英死亡真相
· Jeffrey-Infinity :如何读懂讣告和悼词里的
· 高华:我为什么研究延安整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
· 高华:蒋介石为何在大陆失败
· 李劼;历史重演可能:东汉末年或清末民初
· 文贝:《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伤害最大的是中央文献研究室
· 安德鲁·拉利波特等: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挑战
· 反思稳定压倒一切——孙立平访谈录
· 刘小枫:“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共和国战争史的政治哲学解读
· 黎安友:中共韧性威权还能维持多久?
相关文章
·《阿克曼文集》序言
·林国荣:国家政治与州政治—...
·塔科夫教授:《联邦党人文集...
·徐贲:美国大选中的公民社会
公法评论网建于2000年5月26日。本网使用资料基于学术研究之目的,如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范亚峰信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投稿,欢迎推荐文章。
© 2000 - 2024 公法评论网 版权所有。
两足行遍天地路,一肩担尽古今愁。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砥砺意志,澡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