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网站首页 |公法评论|公法经典|公法专题|公法案例|公法论文|公法文献|资料下载|西语资源|公法史论|公法时评|公法新闻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欢迎访问公法评论网。浏览旧站请进:经典旧站
公法评论网全站搜索: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您现在的位置 : 公法时评 文章正文
张曙光:改革的最后时机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时间:2012-02-02 11:08:03点击:0
来源:中评网
来源日期:2012-1-31

 
  未来5-10年是一个相当不确定的时期,如果不能通过政治社会的改革,化解矛盾和危机,那么,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这绝不是吓唬人。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1.执政党改革的最后时机:

  未来5-10年,是执政党进行改革的最后时机。其原因有三。

  一是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已经经过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30年,是打江山坐江山,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经济增长。现在经过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潜力已经明显下降,经济失衡已经相当严重。执政合法性的经济基础已经动摇。

  二是目前的社会矛盾已经非常尖锐,群体性事件多发,每年达10万多起,最近的乌坎事件已经出现了新的趋势,而现行的维稳办法不仅无济于事,而且有火上浇油之效。社会的稳定性已经受到严重威胁。表面的稳定掩盖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三是人们对现实普遍不满,几乎人人都在抱怨,政府的话已经无人相信,人们往往从反面解读政府的言行,发生一件事情,人们也往往归罪于政府,人心的背向正在发生变化。因此,未来5-10年是一个相当不确定的时期,如果不能通过政治社会的改革,化解矛盾和危机,那么,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这绝不是吓唬人。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2.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2-1,改革方向

  现行体制的弊端是政府太强,社会太弱,市场扭曲。政府是目前中国最大、最强、最重要的行为主体,占据了太多的资源,又直接参与和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主导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其他行为主体如果不能与政府保持一致和与官员保持联系,很难存续,很难发展,因而主动投靠政府和官员,并通过政府寻租成为普遍的行为方式。因此,改革的方向是:约束政府,壮大社会,回归市场。三者的关系是,要回归市场,必须约束政府;要约束政府,必须壮大社会;而壮大社会是解开三者连环关系的突破口。

  2-2,改革思路

  人的行为是由制度规则决定的,因此,制度是重要的。然而,制度的变迁又与人的理念高度相关,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建立什么样的制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念可能更重要。

  一是要从壮大社会取得突破,就必须从落实宪法第35条做起,即真正实行言论、集会、结社自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开放报禁和党禁。

  二是改革无限政府,建立有限政府。这是政治理念的根本转变。小政府大社会不是个严谨说法,我们的政府的确很大,大到拥有无限权力,大到权力不受约束,因而是一个无限政府。其实,政府只是社会机构中的一个,只具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权力,而且这种权力还要受到必要的约束、制衡和监督。

  三是打破国有部门垄断,扶植民营经济发展,走出政府主导和政府控制的怪圈,真正回归市场。

  2-3,改革具体内容(举其要者列示)

  一是改审批制和登记制,让各种社团法人,包括工会、农会等自由建立,独立发展。从而形成政府与社会、社会中的各个机构互动制衡的格局。

  二是真正实施公共财政。让纳税人参与、讨论和决定政府预算,通过公共选择的政治过程而不是现行的行政过程进行预算决策;建立全面统一的政府预算,把预算外和财政外资金(包括各单位的小金库)纳入预算;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重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联邦制关系;为财政支出用于经济投资的规模设定上限,保证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和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服务。改变现行强政府、富中央、穷百姓、地方苦乐不均的不合理状态。

  三是先收租,再分利,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解决国有企业的利益侵占问题。使资源要素租金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财产,人人有份,共同分享。

  四是推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解决利率和汇率的长期呆滞和扭曲问题。

  3.改革前景

  一切改革都是在出现危机发生的,是在无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无法按照原来的方式生活下去的时候进行的。1978年的情况就是如此,文革使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30年的社会主义和计划经济使老百姓吃不饱肚子,共产党治理的合法性发生了动摇,于是,开始了市场化的改革。今天也面临着一种危机的形势,只是与1978年时的危机情况不同罢了。因而存在着改革的可能。

  一是决策者认识和感受到危机,因为,如果说本届政府能够平稳落地,那么,下一届政府要想平稳落地,就不大可能。因此从维护执政党和决策者的地位出发,当权者有可能推进改革。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不会很大。

  二是社会矛盾在某个方面激化,现行链条从某个环节断裂出事,迫使决策者进行改革。这种可能性较大,但其结果如何也很难说,有好坏两种可能。未来是不确定的,情况究竟如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本文是张曙光教授为2012年1月10日天则经济研究所/中评网主办的2012「新年期许」论坛撰写的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张曙光系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       

本文链接:张曙光:改革的最后时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未知】
阅读排行
· 荣剑:中国十问——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十个问题
· 章立凡:薄熙来不仅是个好演员
· 贺卫方:中国法治的出路
· 犀利公:中国将来可能比晚清还不堪
· 张千帆:言论自由是弥合社会分裂的基础
· 马勇:从领导集团知识背景看未来十年中国政治走向
· 吾从周:革命伤员的现代迷途——评作为精神事件的刘小枫丑闻
· 王正鹏:李克强的开场白
· 穹顶之下:更可怕的是中国人的心智雾霾
· 陈子明:“红知兵”的“三个自信”
相关文章
·肖扬:中国司法体制改革面临...
·季卫东: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
·季卫东:国体重构与新一轮司...
·新一轮司法改革涉及体制层面...
·司法改革试点内容披露:法官...
·朱苏力:读劳伦斯·却伯的《...
·季卫东:法制改革的逻辑
·张曙光、姚监复、范亚峰等:...
·黄晓峰:季卫东谈法治改革
·层层推进抓改革 狠抓落实兼...
公法评论网建于2000年5月26日。本网使用资料基于学术研究之目的,如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范亚峰信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投稿,欢迎推荐文章。
© 2000 - 2024 公法评论网 版权所有。
两足行遍天地路,一肩担尽古今愁。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砥砺意志,澡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