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网站首页 |公法评论|公法经典|公法专题|公法案例|公法论文|公法文献|资料下载|西语资源|公法史论|公法时评|公法新闻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欢迎访问公法评论网。浏览旧站请进:经典旧站
公法评论网全站搜索: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您现在的位置 : 公法专题 程序理性专题 文章正文
魏敦友:法治程序主义话语的逻辑 对季卫东教授程序论法学思想的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时间:2012-01-30 15:42:22点击:0
2008年9月 ! ! ! ! ! ! ! ! ! !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 ! ! ! ! 第21卷!第5期 JournalofYunnanUniversityLawEdition
文章编号: CN 53- 1143 /D ( 2008) 05- 0021- 07
法治程序主义话语的逻辑 对季卫东教授程序论法学思想的初步探讨
魏敦友
(广西大学 法学院, 南宁 530004)
摘! 要:季卫东教授的法治程序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法学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法学理论,作为 一种法制现代化理论, 它比一般的法制现代化论者思考得更深更广, 如果说一般的法制现代化论者是 立足于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模式上进行思考, 那么, 它则是从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三维角度进 行的思考, 更为重要的是, 它将视角引入对中国法制建设起支配作用的中国秩序原理, 深入地考察了 中国秩序原理不同于西方之处, 并在此基础之上展示了内涵深厚的新程序主义的法学理论逻辑。本 文对季卫东教授的法治程序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路进行了初步的考察, 在展示其深广内涵的同时, 也对 它进行了若干批判, 指出它还没有完全直面中国秩序原理, 所以在理论上它依然是 􏰀 西方中心论 􏰁的, 而且, 它还需要进一步理论化与系统化。
关键词: 法制现代化; 中国秩序原理; 程序主义 中图分类号:D90!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在当今中国法学界, 法治理论中的程序主义话语 是与著名法学家季卫东教授联系在一起的, 正如法治 本土资源论是与苏力教授联系在一起的一样。笔者 认为, 季卫东教授的法治程序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法 治话语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形式, 邓正来教授在他著名 的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一书中一方面承认这种理论 的重要性, 但是另一方面又说, 限于篇幅就没有对季 卫东教授的这种他称之为 􏰀程序优先论 􏰁的法学理论 进行批判性的讨论, 并明确指出他所批判的四种理论
(依次是权利本位论、法条主义论、法律文化论及本 土资源论 )比季卫东的程序主义理论要更重要。[ 1] 在 我看来, 这是很不公平的, 因为我认为季卫东教授的 程序主义理论是非常重要的理论形式, 甚至于比邓正 来所批判的那四种理论模式更深刻, 这主要是从它对 中国问题反思的深度而言的,不是从它所标榜的立场 与观点而言的。我认为, 邓正来之所以没有将它作为 批判的对象, 很可能是它不完全符合邓正来所预设的
收稿日期: 2008- 06- 20
􏰀现代化范式 􏰁。因此我甚至于认为, 在季卫东的法 治程序主义理论这里可以找到邓正来教授对四种理 论模式批判的出口, 当然, 并不是字面上的法治程序 理论, 而是这种程序理论所依凭的中国传统秩序原理 的理论。本文将依次讨论这样四个问题: (一 )法制现 代化语境下的另一种言说。 (二 )中国法治建设必须 参透中国传统秩序原理。 (三 )法治程序主义理论的 内在理路。 (四 )对法治程序主义理论的初步批评。
一 、法 制 现 代 化 语 境 下 的 另 一 种 言 说
1992年, 季卫东教授完成了他的著名论文 ∀法律 程序的意义 关于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 #, 并于次年相继发表于 ∀中国社会科学 # (总第 79期 ) 与∀比较法研究#(总第 25期),后收入他的著名论文 集∀法治秩序的建构#一书中。[2]这篇论文被青年法 学家赵晓力先生称之为􏰀提出了∃通过程序建设推进 中国法治事业 % 的理路和纲领。􏰁[ 3 ] 他在这篇文章中 明确地指出: 􏰀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法制可能
! ! ! ! ! ! Septembe,r2008 Vo􏰀l21! No􏰀5
法学论坛
作者简介: 魏敦友 ( 1965- ) , 湖北省仙桃市人, 哲学博士, 广西大学法学 院教授, 山东大学 􏰀 泰 山学者 􏰁法理学 ( 谢晖教授 主持 ) 学术 骨干。主 要从事法哲学的研究。
21

22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将是一个关键; 特别是程序的合理化已经成为经济及 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个人如果不把 利益转变成权利, 那么这种利益是不安定的; 国家如 果不把服从转变成义务,那么这种服从是不可靠的。 实现这种转变的装置是程序。􏰁[2]85他甚至将自己这 种关于程序的主张称之为􏰀新程序主义􏰁。[ 2]22
毫无疑问, 季卫东教授是一个法制现代化主义者, 因此, 他的法治程序主义理论就不过是他的法制现代 化理论,或者说,是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理论之一种。
我们几乎可以有把握地说, 当今中国的法治论者 无一例外地都是法制现代化论者, 这一点邓正来已经 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论证。然而, 正象邓正来教授所描 述过的, 尽管这些论者都受到 􏰀现代化范式􏰁的支配, 但是论者们完全可以采取不同的学术立场, 甚至是相 互矛盾对抗的立场,邓正来教授在∀中国法学向何处 去#中所重点批判的四种学说,权利本位论,法条主 义, 法律文化论, 以及本土资源论, 它们之间就是这 样。四种理论模式可以相互冲突, 但是这并不妨碍它 们共享着􏰀现代化范式􏰁。我的一些思想一方面是直 承邓正来, 但是另一方面, 又与邓正来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说在研究法制现代化的诸多理论样式上, 我总结 出来的法制现代化样式, 就与邓正来很不相同。现在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大致说来, 我认为当代中国法学 理论中存在着三种法律现代化的理论样式, 其一是专 注于法律的现代化性质的理论, 它包括张文显教授的 权利理论、公丕祥教授的法制现代化理论, 另外一种 法制现代化样式是谢晖教授的法制现代化规范理论。 季卫东教授的法治程序主义理论可以看成是第三种 法制现代化的理论样式。不同的理论样式是思想的 不同可能性发展出来的结果。比如对法律的理解,除 了前面的两种理解之外,其实对法律的理解还存在着 另外的思维空间, 季卫东教授的法治程序主义理论就 是从法律的程序视角对法律的一种理解。必须提醒 的是, 季卫东教授的法治程序主义理论不能从一般的 所谓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角度去理解, 因为这样的理解 会完全掩盖季卫东教授思想的深刻性, 因此, 我在这 里要强调说, 季卫东教授的法治程序主义理论不是一 种程序法的理论, 而是一种法律哲学, 确切地说, 它是 一种关于法制现代化的法律哲学。由于季卫东教授 在思想界是强调法律的程序性最有力度的学者, 因此 我不妨依照一种有趣的称呼, 如人们称对中国经济的 股份制改革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 为 􏰀厉股份 􏰁、称鼓吹中国制定破产法最有力度的经
济学家曹思源先生为 􏰀曹破产 􏰁, 我们在这里也可以 称季卫东教授为当代中国法学界的􏰀季程序􏰁。由此 我想到, 我们也可以称吉林大学的张文显教授为 􏰀张 权利􏰁,称苏力教授为􏰀苏本土􏰁,称梁治平教授为􏰀梁 文化􏰁,我们甚至于也可以称邓正来教授为􏰀邓理 想􏰁,称北大贺卫方教授为􏰀贺司法􏰁,因为他在推动 我国司法改革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称山东大学谢晖 教授为 􏰀 谢民间 􏰁, 因为他是当今中国法学界中民间 法研究最为卓越的推动者,也可以称他为􏰀谢规范􏰁, 因为他对法律的规范性强调的最为有力。如此等等。 当然, 这些当事人也许不以为然, 但是我觉得, 我们这 样看起来有些脸谱化的做法其实也反映了法律思想 界一些真实的情况, 而这种做法同时也是表示我们对 作为一个学者的法学家所作出的贡献的尊敬。我认 为,中国法学的知识图景就是这样逐步形成了。也许 我们有一天会发现,在原先一片漆黑的当代中国法学 的夜空, 星星在逐步增多, 终至繁星一片, 甚至出现 一、两颗巨星。这当然是我们所期待的。
不过, 我们必须明确的是, 季卫东教授的法制现 代化理论的时空背景和其他的法制现代化论者在理 论建构的立足点上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不同的法制 现代化论者在目标上是一致的, 但各自的论述途径却 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 隐含在各自理论中的焦虑及其 认识深度自然也有很大的差异。粗略地看, 如果说其 他的法制现代化论者是以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 的设定作为定义自己的界标的话, 那么季卫东教授的 法制现代化理论则是建立在所谓后现代法学思潮可 能对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构成负面冲击的语境之中。 季卫东教授在 ∀面向 21 世纪的法与社会 #一文中明 确指出: 􏰀在中国的法与社会生活中, ∃前现代%、∃现 代%以及∃后现代%的各种要素混合在一起,需要细心 加以甄别。对于中国而言, 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 成, 因此目前的首要任务还是现代法制建设。尤其是 有必要在法律家中牢固树立起 ∃法治是法律的法则 %
(ruleoflaw isalawofrules)的信念。&&仅用∃现代 化之后 % 的理论美酒来浇 ∃现代化落后 % 的实践块垒 是于事无补的。􏰁 [ 2] 398- 399很显然, 季卫东教授看到了 中国法学的 􏰀 本土化 􏰁追求, 如苏力的法治本土理论 就可能被人们解读为这样一种后现代理论, 或者是在 后现代思潮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法学理论, 因此十分 担心这种受后现代法学思潮影响的法学理论在对现 代法学的冲击中从而使法制现代化进程受阻, 甚至中 断, 并丧失掉现代化的追求意志。季卫东教授十分清

法治程序主义话语的逻辑
醒而且不无忧虑地指出: 􏰀 后现代法学在很大程度上 只不过是为了解决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结构性难题而 划的一条辅助线, 它决不应该是在传统中固步自封的 正当化根据。忽略了这一点, 借鉴后现代学在中国就 会坠入 ∃托古改制 % 的窠臼, 显得古怪滑稽。􏰁 [ 2] 400因 此, 􏰀对于中国当前的法制建设的实际需要而言, 现 代法的各种学术成果的全面继受至关重要, 法学的 ∃本土化 % 则在其次。􏰁 [ 2] 399- 400这些温和的话语里面 隐含着对苏力的法治本土资源理论的批判。
季卫东教授一方面特别强调中国的法制不能受 后现代法学的诱惑从而认为中国的法制现代化纯粹 是多此一举, 但是另一方面, 季卫东教授又同时认为, 中国也不能等现代化完成之后再来谈后现代主义。 这取决于两个方面, 其一是今天的中国已不能自立于 国际话语的体系之外, 􏰀国际的话语空间迫使中国在 补课时不得不与其他国家进行共时性对话, 当前的新 理论必然要影响那为时嫌晚的法制现代化过程。􏰁
[ 2] 398其二,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自身的特点与后现代法 学的许多主张有类似性, 中国现实的法律制度也存在 着某种􏰀超现代􏰁的成份, [ 2]397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 法的正当性不依赖于一个外在超越的终极根据的设 定, 秩序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内在的情境伦 理和社会交换。􏰁 [ 2] 398因此, 􏰀传统文化的特殊性决定 了中国的现代化需要把后现代主义作为在对当代国 外法制和法学上的先进成果进行选择性继受时的参 照系和衡量标准。􏰁 [ 2] 398这样一来, 后现代法学实际 上对中国法学或法制的现代化追求正好有一种出其 不意的解放作用, 也就是从那种长期以来支配着法制 现代化的话语即现代法对抗传统法的两分法图式中 解放出来。季卫东教授指出, 现代法与传统法的两分 图式长期以来支配着人们有关法制现代化的想象, 如 梅因提出的􏰀从身份到契约􏰁的理论,如滕尼斯的􏰀从 礼俗社会到利益社会 􏰁理论, 贝克的 􏰀从神圣的封闭 的社会到世俗的迁徒的社会 􏰁理论, 帕森斯的 􏰀 从特 殊主义到普遍主义 􏰁的理论, 还有诸如从伦理主义对 合理主义、共同体对个人、强制对合意、义务本位对权 利本位、实质正义对形式正义、调解对审判等等, 都是 这种两分法图式的表现。但是这些从西方经验中概 括出来的现象与中国经验并不相符, 在中国, 存在的 法律社会现象倒是诸如身份制度的流动性 (何炳 棣)、关系持续性的契约(R∋麦克尼尔)、经验指向与 历史意识相结合的实用理性 (李泽厚 )、集体框架中 的个人主义(M∋达彤)、作为义务代偿的权利观(余
英时 )等等。这充分说明, 一方面, 􏰀 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的许多基本现象和话语是不能套用这类两分法的
单纯图式的。 &&中国法更适合地种三项关系的分
析框架。􏰁[ 2] 399另一方面, 􏰀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的路径
势必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 这里需要有超越上述两分
法图式的新的观点。这就决定了后现代法学在中国
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说后现代主
义具有把被现代化切割抛弃的有价值的传统因素重
新拣回来的一面, 那么, 可以说, 后现代法学的主张对
于我们判断如何在传统中进行取舍选择以及如何把
传统中应该予以保留的部分重新组合, 对于我们摸索
中国固有法与西方欧现代法之间可以进行嫁接耦合
的地方, 进而开拓出改革与发展的多种途径是颇有助 益的。􏰁[2]399
季卫东教授的法治程序主义理论就是在中国法 制现代化所处的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之下建构起来 的。最为重要的, 我认为, 并不是季卫东教授提出了 法治程序主义理论, 而是这种理论所依凭的中国传统 秩序原理的理论。根据我的研究, 季卫东教授是最先 提出了法治程序主义理论, 而他在论证这种理论的时 候却进入了文化历史的思考从而发现中国秩序原理。 所以, 如果按照季卫东教授自己的思维进程, 应该是 先叙述他的法治程序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路, 然后再来 叙述他所阐明的中国秩序原理, 但我在这里采取了一 个颠倒的顺序, 即将季卫东教授经由程序法治理论发 现的中国秩序原理放在叙述程序法治理路的前面, 主 要的考虑是, 中国秩序原理在季卫东教授的程序法治 理论中居于一个核心的、基础的地位。因此我这里的 叙述很显然是在一个理论自觉的层面建构季卫东教 授的理论系统。
在研究季卫东教授的理论时, 我常常感到, 如果 没有中国传统秩序原理的理论,那么季卫东教授的法 治程序主义理论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但是, 因为 他提出了中国传统秩序原理的概念与理论, 那么我认 为他的理论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我甚至于认为, 季 卫东的中国秩序原理的概念与理论是苏力的本土资 源理论之大深化, 大突破, 苏力教授经常抱怨人们抓 住他的本土资源这个概念不放, 但又不能作出通透的 说明, 这表明在苏力那里, 理性还处于朦胧的状态, 而 在季卫东教授这里, 理性终于达到了通透的程度。
二 、中 国 法 治 建 设 必 须 参 透 中 国 传 统 秩 序 原 理
我认为季卫东教授最为原创性的思想贡献是他 提出了中国传统秩序原理的概念。􏰀中国传统秩序
23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原理􏰁这个概念标志着当代中国法律思想界的一次 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因此必须得到充分的强调。从某 种意义上, 季卫东教授的这个问题可与邓正来教授的 􏰀 终身问题 􏰁 􏰀 社会秩序的正当性和可欲性 􏰁相 埒。( 而且, 更进一步, 我甚至于认为, 是对邓正来教 授的􏰀终身问题􏰁的中国解答。季卫东教授的这个概 念引发了我的浓厚兴趣, 这几年来我也一直在思考这 个问题。
季卫东教授提出中国秩序原理的理论是有其深 刻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与其他许多法制现代化论者 一样, 季卫东教授也依然面临着中国近二百年的法制 变迁困局。季卫东教授看到了几乎所有当代中国法 学家们共同看到的问题, 也几乎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季卫东教授在 ∀法治与选择 #一文中这样明确地向我 们表述出来: 􏰀在经历了极其曲折的社会变迁过程之 后, 中国人仍在为法制不健全的问题而苦恼。与沈家 本、梁启超们的时代相比, 现在摆在法学家面前的任 务似乎也未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为什么中国的法 制现代化如此难以实行呢? 􏰁[ 4]
面对这个问题, 当代中国法学家们给出了种种回 答。我们前面介绍过的权利本位论、法制现代化理 论、本土资源理论就是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但 是, 我们应该看到, 如果说, 权利本位论与法制现代化 理论多多少少还停留于一种法制浪谩主义立场, 以为 只要我们确立了一些法制现代化的原则, 法制现代化 就可以在中国大功告成了, 如果说, 本土资源理论正 在逐步地进入中国社会的现实, 以为中国的法制现代 化大业只要加强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勾通并将现实生 活中逐步产生的现代法制的质素固定下来并加以发 展, 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大业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那么, 我想说, 上述三种理论尽管在理论深度上视野开阔上 有些差异, 但是它们无法对 􏰀为什么中国的法制现代 化如此难以实行呢? 􏰁这个问题给予透彻回答的。我 认为, 在季卫东教授这里, 中国当代思想才开始完成 自 己 的 决 定 性 的 􏰀 突 破 􏰁, 具 体 表 现 就 是 季 卫 东 教 授 通过对 􏰀 为什么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如此难以实行 呢? 􏰁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提出了中国传统秩序原理 的概念。
依据我目前所掌握的资料, 季卫东教授最早明确 地提出中国秩序原理 /中国传统秩序原理 /中国传统 法律原理这个概念是他 2001年发表于 ∀战略与管
理#第 48期的∀法治中国的可能性 兼论对文化 传统的解读和反思 #一文, 然后, 刊载于 ∀法哲学与法 社会学论丛#2006年第 1期的长篇论文∀法治与普遍 信任 关于中国秩序原理重构的法社会学视角 # 又对这个概念进行了深入阐发。我这里主要结合前 一篇论文加以说明。
引起季卫东教授思考中国秩序原理的契机是法 治秩序在中国难于落实的现实。他说: 􏰀在法治秩序 的建构屡试不成、改革的目标迟迟不能达成的今天, 的 确有必要检讨一下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的把握 是否正确、新制度的设计是否适当、能否采取某种与西 欧法治模式在功能上等价的替代性方案等问题。无论 如何, 首先需要换一个角度对中国传统秩序原理进行 考察、理解以及再解释, 否则关于中国法治的讨论就无 法深入下去。􏰁[ 4] 83并说: 􏰀对以礼入法所引起的中国秩 序原理的变化及其深远意义似乎还没有充分讨论。我 认为, 解决问题的关键可能就在这里。􏰁 [ 4] 83
季卫东教授认为中国传统秩序原理在根本上就 是这种以礼入法的法律秩序, 它完全不同于凯尔森所 设想的金字塔型的井然有序的规则体系, 季卫东教授 称之为 􏰀 复杂系的法律秩序 􏰁。[ 4 ] 86季卫东教授认为这 种复杂系的法律秩序是一种圜道秩序, 并认为从社会 控制和法律实施机制的角度对圜道给出的古典定义 是∀吕氏春秋#中的∀圜道#: 􏰀令出于主口,官职受而 行之, 日夜不休, 宣通下究, 纤于民心, 遂于四方, 还周 复归, 圜道也。􏰁这种圜道秩序与金字塔型的井然有 序的规则体系是完全不同的, 􏰀这种秩序是在各种差 异因素互相干涉中形成并不断改变的有序化的一种 过程和一定状态, 可以想像为从律令制的主干不断分 枝、生长的一棵活的 ∃决定之树 % 。􏰁 [ 4] 86现代中国的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的上通下达可以看成是
这种圜道秩序的现代版。这意味着, 圜道秩序是内在
于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深刻的秩序, 不对这种秩序有通
透的认识, 我们很难有所作为。如季卫东教授所说:
􏰀这样的秩序原理对西欧现代法治的模式是一大挑 战 。􏰁 [ 4 ] 9 4
季东东教授看到了中国秩序原理的负面效应, 比 如他深刻指出: 􏰀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大问题是通过交 涉的媒介, 很容易流于力量对比关系决定一切的事 态, 使原则和规范名存实亡, 失去意义。􏰁 [ 4 ] 9 􏰀只要对
( 有关邓正来的􏰀 终生问题􏰁, 请参见刘小平. 社会秩序的正当性和可欲性 邓正来的 􏰀 终生问题􏰁及其思想视野 [ J]. 社会科学战线, 2007, (4).
24

法治程序主义话语的逻辑
中国传统的秩序原理进行一番观察和思考就可以认 识到, 在那样一种围绕情、理、法、权、术、势的交涉动 态和偶然结局中, 推行法治必须从交涉的有序化、偶 然的非随机化开始, 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 4] 97我认 为这是季卫东教授的一个重大发现,我曾在∀法治的 中国道路#的演讲中称之为􏰀季卫东陷阱􏰁。[ 5]
不过在我看来, 季卫东教授好象没有兴趣对中国 秩序原理进行正面的阐述, 不是从正面将它作为一个 主题化的问题而建构起来, 匆匆忙忙地只是将它当成 法制现代变革的对象, 我觉得这就错失了季卫东教授 所发现并加以一定阐发的中国秩序原理的重要意义 了。我在这里和季卫东教授分开了, 我试图从中国秩 序原理这里继续往前走, 努力探寻中国自身的道路, 而不急于将它作为法制现代化的负面形象加以斥责。 季卫东教授却走的是后一条路。他急于用西方的现 代化思路来批判中国秩序原理。他明确地说:
法制变革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政治体制的现代 化来尽早为市场奠定非市场的基础, 以防止为健全的 大规模市场机制所需要的普遍信用也被特殊化的市 场性本身反噬殆尽。这种奠定非市场基础的作业还 表现在: 通过有决断力的国家来打破地域性秩序、中 间 共 同 体 以 及 人 际 关 系 网 络 的 割 据 、形 成 统 一 的 国 内 市场的同时, 也通过分权制衡的制度设计、透明而确 定的法律规则以及公平合理的程序来限制这种强大 的主权国家, 并且采取制度化的方式把个人选择转写 到公共选择的框架里, 再用公共选择的框架反过来限 制个人选择。对中国而言, 这个基本任务在相当程度 上意味着要把程序作为避免复杂化失控的那种以不 变应万变的机制, 要使按照程序已经生效的法律规范 和判决不再广泛允许讨价还价的事后交涉, 使权利体 系与互惠关系有所区隔。用更加简洁的公式来表述, 就是从以礼入法的状态回到真正意义上的礼法双修, 从双重不确定性的状态转为以不变应万变的程序安 排 既保留更大的选择空间, 又避免本质互异的规 范秩序纠缠不清。[ 4] 96- 97
这样, 在我看来, 季卫东教授就游离开自己的重 要发现, 从思想的深水域里游出来, 而走向了相对较 浅层面的法治主张了。这就是他的法治程序主义的 理论。他称之为􏰀新程序主义􏰁。
三 、法 治 程 序 主 义 理 论 的 内 在 理 路
季卫东教授对法律的程序性投入了极大的心力, 他所建构起来的法治程序主义理论就成为当代中国 许多重要的法制现代化理论的一种, 是我们必须认真 对待的。我们必须对法治程序主义理论的内在理路
进行认真的研究。 季卫东教授的法治程序主义理论大致包括这样
几个方面:
第一, 季卫东教授鲜明地主张程序是法制化的基
石, 并进而提出了一种他所谓的新程序主义。 􏰀 缺乏 程序要件的法制是难以协调运行的, 硬要推行之, 则 极易与古代法家的严刑峻法同构化。其结果, 往往是 治法存, 法治亡。因此, 程序应当成为中国今后法制 建设乃至社会发展的一个真正的焦点。􏰁[ 2] 10 􏰀现代市 场经济的中心课题是优化选择机制的形成, 而公正合 理的法律程序正是改善选择的条件和效果的有力工 具。在一定条件下, 把价值问题转换为程序问题来处 理也是打破政治僵局的一个明智的选择。􏰁[ 2] 11 􏰀 程序 的完备程序可以视为法制现代化的一个根本性的指 标。􏰁[ 2] 18 􏰀程序的基础是过程和互动关系, 其实质是 反思理性。程序是相对于实体结果而言的, 但程序合 成物也包含实体的内容。程序在使实体内容兼备实 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的层次上获得一种新的内涵。这 就是新程序主义的观点。􏰁[ 2] 76
第二, 程序的公正性要求排除恣意的因素, 保证 决定的客观正确性。 􏰀程序的对立物是恣意, 因而分 化和独立才是程序的灵魂。分化是指一定的结构或 者功能在进化过程中演变成两个以上的组织或角色 作用的过程。这些分别项目各自具有特殊的意义, 因 而要求独立地实现其价值。于是明确相互之间的活 动范围和权限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分化和独立会 带来这样一种现象; 为了达成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活 动, 经过不断反复而自我目的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功 能自治。程序中的功能自治性是限制恣意的基本的 制度原理。􏰁[2]16
第三, 程序与契约一起是现代社会形成的两项制 度。􏰀在西方,在旧的身份共同体关系的解体与资本 主义新秩序的确立这一历史过程中, 有两项制度起到 了神奇的作用。一个是社会或私法领域里的契约, 另 一个是国家或公法领域里的程序。􏰁[ 2] 16
第四, 中国法律文化具有强烈的反程序倾向。因
此季卫东教授认为: 􏰀中国有程式而无程序、有名不
副实的法律形式化而没有正名求实的法律形式主 义􏰁。[2]57
第五, 中国法制的根本是中国法制程序化。季卫 东教授从比较法制的视野出发, 认为 􏰀在当代西方社 会,自然的法则( lawsofnature)取代了自然法(natural
law ), 而程序是发现自然法则并使之成为有权威性的 共识的前提条件。因此可以说, 自然法体系的瓦解所
25

26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留下来的法律正统性的缺陷正是由程序来补尝的。 在中国, 不存在普遍性教会和自然法的传统, 因此法 律的正统性取决于决定者争取民心同意的努力。唯 其如此, 说服成为中国传统法的关键范畴。但是在没 有程序保障的情形下,说服极易变质为压服,同意也 就成了曲意迎合。因此, 如果说在西方, 自然法的失 坠是由程序法来代偿的话, 那么在中国, 自然法的空 白亦必须由程序法去填补。􏰁[ 2] 73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季卫东教授进一步认为:
针对我国现在的实际情况, 不妨提出一个法制程 序化的阶段性口号。所谓法制程序化在本质上是如 何在互相抵触的各种规范之中进行最佳选择, 并使这 种选择的决定具有正当性和约束力 的制度的问题。 从现象上看, 它将表现为程序法规的增加、保证选择 的 自 由 与 合 理 性 的 程 序 要 件 的 完 备 、通 过 程 序 进 行 正 统 化 、法 律 精 神 以 程 序 为 媒 介 向 社 会 中 渗 透 等 具 体 方 式或形态。其结果, 法律可以理解为一方面是经历了 民主主义正当化过程的结构性选择的结果, 同时另一 方 面 又 向 当 事 人 、律 师 、法 院 以 及 行 政 机 关 提 供 了 再 进行过程性选择的工具、方式和步 骤。在一定意 义 上, 法制程序化就是在中国现行法制中进行一场静悄 悄的程序革命! [2]81
从我这里简单地叙述中可以看出, 季卫东教授的 法治程序主义理论既有深刻地理论建构, 同时也有相 当强烈的实践指向, 所以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序上同意 季卫东教授, 这种程序主义理论不仅在中国法制现代 化理论的知识脉胳上是一次深刻的革命,它运用于中 国的法制建设也将是一次深刻的革命。
四 、对 法 治 程 序 主 义 理 论 的 初 步 批 评
从某种意义上讲, 我认为现在开始对季卫东教授 的法治程序主义理论展开批评还为时过早。因为我 个人认为, 季卫东教授可能是当代中国法学界思想最 为深邃的思想家。他不象当今中国的大多数法学家 那样仅仅只是一般地关注法学理论, 再多也只是涉列 一下哲学理论而已, 而季卫东教授不仅对西方流行的 时髦理论很熟悉, 而且对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如易学理 论乃至于当代科学前沿的理论相当熟悉。我们面对 这样的法学思想家, 最重要的可能还是试图去理解他 说了些什么, 以及, 他凭什么说这些, 也就是说他说这 些的基本理路是什么。我甚至于觉得, 这些理路恐怕 是他自己也不曾明白的。因此,正如康德在∀纯粹理 性批判#􏰀第二版序􏰁中所说的那样, 􏰀在这种情况下, 危险并不在于遭到反驳,倒是在于不被理解。􏰁[ 6]
而且, 我感到非常遗憾的是, 我还没有看到中国
学术界对季卫东教授法治程序主义理论及其内在理 路进行系统的批判, 只找到一篇前面提到过的青年法 学家赵晓力先生撰写的 ∀程序法治主义的理路与纲 领 #, 很可惜, 这篇文章基本上是对季卫东先生的论 文集∀法治秩序的建构#一书的一个相当简单的综 述, 至多是对季卫东教授法治程序主义理论的一个梳 理, 但几乎没有批评。当然, 也不是没有针对季卫东 教授的批评, 如苏力教授就在 ∀后现代思潮与中国法 学和法制 #一文中严厉地批评了季卫东教授关于后 现代法学的观点, 不过他并没有针对季卫东教授的法 治程序主义主张。而且, 苏力教授似乎没有意识到, 季卫东教授对后现代法学的批评是服务于自己确立 中国法制和法学的历史性方位的, 从而建构自己的法 治程序主义理论的, 并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 7]
虽然如此, 我在这里还是尝试性地提出自己的略 干批评。我的尝试性批评分成三点。
第一, 我认为法治程序主义理论与中国秩序原理 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与冲突。法治程序 主义理论过多地借鉴了西方的学说, 它在虚化价值的 基础上更多地强调程序正义, 从而将实质正义弃之不 顾。而中国秩序原理的要害在于, 它必须以实质正义 为优先原则, 程序正义是服从于实质正义的。试图用 西方的形式 /程序正义取代实质正义, 我认为是会遭 到中国秩序原理强烈的拒斥的。而且, 即就季卫东教 授本人来说, 我觉得自身也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比如 说, 我发现在季卫东教授为讨论邓正来教授的 ∀中国 法学向何处去#而撰写的∀为中国法理辩论提供两个 分析框架 #一文中, 开头这样写道, 􏰀 也许它会成为一 道分界线, 标志着社会秩序形成机制的重心开始转 移: 从自在到自觉、从制度功能的发挥到人生含意的 处理。这也意味着公开宣告: 类似伊壁鸠鲁幸福哲学 那样的功利主义算术时代即将结束, 应该把目的、正 义以及品位当成法律思考的主旋律。􏰁[ 8] 应该说, 此 种意识是切合中国秩序原理的, 也就是说, 当代中国 法律思考必须考虑价值, 而不能借口价值多元而放弃 对价值的思考。然而, 季卫东教授在此文的最后这样 对我们说: 􏰀由于社会结构以及世界观日益多样化, 重新确立统摄整体的价值核心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 我一直主张用程序本位论来充填空洞, 把新的公共性 建立在程序正义的基础上, 通过程序上的合意逐步积 累实质上的共识。􏰁[ 8] 65季卫东教授似乎没有意识到 这是矛盾的。我认为, 按照中国秩序原理正相反, 不 是在程序的基础上逐步积累实质上的共识, 应该是在 实质的共识基础上逐步实现程序正义。否则, 秩序将

法治程序主义话语的逻辑
遭到颠覆, 程序无法保障。这里我认为可以苏力对破 产法为何难以实行为例来说明。从季卫东教授的程 序正义角度来看,正象苏力教授所说, 􏰀从理论上看, 市场经济需要破产法。􏰁[ 9 ] 但是在中国破产法行得通 吗? 至少在目前行不通。为什么? 苏力从交易费用 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我觉得没有必要也用不着这种理 论, 简单地说, 实质正义的缺失, 人们不同意。因此程 度正义是建立在实质正义的基础之上的。所以, 在某 种程度上, 季卫东教授的程序法治主义学说掩盖了他 的对中国秩序原理的重大发现。季卫东教授的论说 中是以程序为中心而展开的,但是,我更对他的中国 秩序原理的概念感兴趣。我甚至感到, 邓正来之所以 没有在∀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中对季卫东进行批判,很 可能是邓正来没有注意到季卫东教授经由程序所阐发 的中国秩序原理。在我看来, 新程序主义在当代中国 法学的论说中固然是一种有贡献的法学理论, 但是毕 竟它的理论意义是十分有限的, 而我认为, 在中国秩序 原理这里, 才真正隐含着重大的理论发展的可能性。
也正因此, 第二, 季卫东教授的法治程序主义理 论具有非常强烈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他在学理资 源上所依凭的基本上是西方学者的论述, 于是导致的 一个基本思想倾向是, 西方如此, 中国也当如此。这 样一来, 他所阐发出来的中国秩序原理的光辉就这样 被掩盖了。所以, 从根本上看, 邓正来对中国法学受 现代化范式支配的批判也完全适用于季卫东教授。
第三, 我觉得, 季卫东教授虽然有深刻的哲思, 但 总得来说, 还缺乏理论上的精思细构。季卫东教授理 论视野极其开阔, 在法学知识中, 关注宪法学、民法 学、比较法学、法史学等诸多学科, 并具有兼收社会
学、政治学、管理学、哲学、系统论等学科知识的能力, 而且对现实极为关注, 撰写了大量的评论。这当然是 很好的一方面, 但是另一方面, 对于一个理论家而言, 知识关注过于宽泛, 很可能疏于理论建设, 特别是系 统的理论建构更需要沉潜反复的内力运思, 绝不能跟 着现实的波澜而挥洒自己的才思。所以我在研读季 卫东教授的文本时, 常常就有这样的忧思。我希望季 卫东教授在保持旺盛的创作势头的同时, 逐步将心力 交付沉潜运思, 将自己的理论逐步系统化。因为只有 系统化的理论才能显现出思想的穿透力, 而一些 􏰀随 笔式的􏰁论说固然也会增加我们生活的乐趣,但毕 竟, 这不是一个理论家的职责之所在。
参考文献:
[1]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
论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27. [2]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3]赵晓力.程序法治主义的理路与纲领[EB/Ol]. http: //www. legal􏰁
theory. com. cn/ info. asp? id= 10712访问时间: 2007- 12- 20.
[ 4]季卫东. 宪政新论 (第二版 ) [ 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49.
[5]魏敦友:法治的中国道路 在广西民族学院的演讲[A].谢晖,
陈金钊.民间法(第五卷) [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 7 - 8.
[6]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第 二版序􏰁29.
[ 7 ]苏力. 后现代思潮与中国法学和法制 [ A ]. 苏力. 法治及其本土资 源 [ M ] .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268 - 291.
[8]季卫东.正义思考的轨迹[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60.
[ 9]苏力.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 M ].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92.
The logic of the rule of law procedures
the prelmi inary discussion on legal thoughts ofProfessor JiWeidong􏰀s procedure theory WeiDunyou
( Law Schoo,l Guangxi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Abstrac:t Professor JiW eidong􏰀s theory of the rule of law procedures is a very mi portant theory in contemporary Chineselegaltheory. Asamodernlegaltheory, itexploresmuchmorethangeneralmodernlegaltheory. Ifgenerallegal theory is based on the opposing position between tradition andmodern binarymode, Ji􏰀s theory isbased on three dmi en􏰁 sions, the preceding modern, modern and postmodern. Onemore mi portant point is that Ji􏰀s theory explores one basic elem ent of Chinese lega l construction, which is Ch inese o rder princ iple, com pares Chinese order principle w ith western theories and then reaches the logic of the rule of law procedures. The essay explores Ji􏰀s procedure theory, when intro􏰁
ducing its logic intension, the essay criticizes some points of view, Ji􏰀s theory needs theorized and systematized. K ey W ords: legal system m odern ization; Chinese order princ ip le; ru le of procedure
责任编辑: 王启梁 27


本文链接:魏敦友:法治程序主义话语的逻辑 对季卫东教授程序论法学思想的,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未知】
阅读排行
· 阿伦特:康德政治哲学十三讲
· 李猛:除魔的世界与禁欲者的守护神:韦伯社会理论中的“英国法”
·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
· 童世駿;“事实”与“规范”的关系:一个哲学问题的政治-法律含
· 范亚峰:从程序主义到程序理性--读哈贝马斯《事实与规范》
· 汝绪华:算法政治:风险、发生逻辑与治理
· 季卫东:拨乱反正说程序
· 季卫东:法制重构的新程序主义进路
· 高鸿钧:走向交往理性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理论
· 冯健鹏:论规范法学对法律自创生理论的影响——从卢曼到图依布纳
相关文章
·季卫东:案例与法典之间的睿...
·季卫东:计算法学的疆域
·林安梧:明清之际:一个思想...
·章永乐:“门罗主义”话语在...
·王湘平:论范仲淹的宗法思想...
·余成峰:系统论宪法学的理论...
·李猛:韦伯思想是时代的“黑...
·罗成:为身心立命——以李泽...
·吴戬:试论牟宗三历史哲学对...
·朱嘉明:认知未来货币需要新...
公法评论网建于2000年5月26日。本网使用资料基于学术研究之目的,如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范亚峰信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投稿,欢迎推荐文章。
© 2000 - 2024 公法评论网 版权所有。
两足行遍天地路,一肩担尽古今愁。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砥砺意志,澡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