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网站首页 |公法评论|公法经典|公法专题|公法案例|公法论文|公法文献|资料下载|西语资源|公法史论|公法时评|公法新闻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欢迎访问公法评论网。浏览旧站请进:经典旧站
公法评论网全站搜索: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您现在的位置 : 公法专题 公共神学专题 文章正文
汪正飞:人口与圣约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10-09-25 12:28:15点击:0


汪正飞

女孩之声首发

少生孩子多养猪

(图片来源:杨支柱搜狐博客的计划生育图片大全)

刚才老孟从细节的预算问题来谈计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具体的视角。我是从宏观的理念角度来谈计生,谈现在计生政策后面的一些动机,看看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逻辑在支配它?我的发言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概括支配中国几十年的人口政策背后的政治逻辑;第二部分,谈如何从圣约的角度来看待人口问题,提出圣约人口观的基本原理;第三部分,简单谈一下圣约人口观的现实意义,发言重点在于第二部分。

首先来谈中国当下的人口理论。我们的人口政策是有其理论基础的,这里先做一个简单的概括。现在谈中国人口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宣传总是离不开13亿这个数字,无论是报纸还是网络或者杂志,主流的媒体都有一个倾向,就是强调中国有13亿人口,然后就把各种问题都与13亿这个数字联系起来。从表面上看,人口是一个技术问题。实际上,13亿这个数字有一种放大效应,让大家感受到中国人现在确实人太多。显然,这样的宣传自有其政治的动机。当听到“无论做什么都不能脱离人口多这样一个基本国情”时,我们知道,这是在为“国情论”制造正当性。换在几十年前,那时的中国同样人多,但因为当时推行不同的人口政策,宣传导向就大不一样。为了获得话语上的正当性,这样的人口政策同样需要理论上的论证。无论是以前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还是现在计划生育的人口政策,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基本中心——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以及到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来进行。(秋风先生从经济史角度指出了马尔萨斯人口论与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根本不同,影响中国计划生育人口政策制定的主要是后者。秋风先生的指正为本文论证的不断完善提供了知识背景,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马尔萨斯人口论所根据的是古典自由主义的人口原理,其主要观点如下:食物的增长和人口增长是不一样的,食物的增长比较慢,是按照等差(1、2、3、4......)增长,而人口是按照等比(2、4、8、16......)增长。根据这样的原理,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太快,食物怎么增长也赶不上人口增长。马尔萨斯自然地就推导出一个结论,即人口需要严格控制。食物跟不上人口增长,不控制不行。控制的方式可以是自然的原因,比如说灾难。单有自然原因来控制是不够的,马尔萨斯进一步提出了他的人口节育观。当然,马尔萨斯人口理论并不等同于我们现在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这里面需要论证上的转换。怎么转换呢?这就涉及政治问题,前两天读夏可君博士的文章,讲到剩余生命,这个概念很有创意。马尔萨斯时代的英国为什么没有提出计划生育政策?十八世纪的英国推行自由主义,根本不具备推行计生政策的政治环境。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要转化成计划生育政策,这需要政治体制上的背景,需要以压榨剩余生命现象的形成为前提。在当代中国,我们讨论人口问题一直离不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他的人口观是争论人口问题的核心,各种人口理论都是围绕他的基本观点展开。大家要么是反对马尔萨斯的,要么是支持马尔萨斯的,但都离不开马尔萨斯。几十年前,中国主流的人口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来反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尔萨斯最主要的错误在于他是以抽象的人性为出发点,而没有考虑到具体的历史。马尔萨斯离开阶级抽象地谈人口规律,因此他是为资本主义社会服务的。

回到当前关于人口问题的争论,反计生论者又是如何化解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主张新的人口政策,坚持计划生育政策要放松。人口政策为什么要放松?大家在论证上仍然绕不开马尔萨斯所提出的难题,即如何解决资源食物和人口之间的紧张?当前反计生政策者的主流论证乃是以人本主义为基础,认为解决人口问题关键在于以人为本。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如果以人为本了,人口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靠着人的力量来解决。从人本主义出发,反计生论者又导出一个解人口问题的技术方向,高举科学技术所起到的作用。技术论者并不否认马尔萨斯提出的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紧张关系,他们的观点是,科技的发展可以解决资源问题,技术论者同样围绕马尔萨斯所提出的人口问题展开论证,我把现在解决人口问题的两种主要思路,或者是支持马尔萨斯的,或者是反对马尔萨斯的,归结为人口理论的外部视角,什么是外部视角呢?在处理人和自然、人和资源的关系时,这种视角把环境和资源当做一种异己的力量,人和自然之间是一种互为排斥的关系。作为存在,环境和自然只是为人所用的工具。即使对于很多所谓的环保主义者来说,他们的出发点也只是环境、资源如何更好地为人类所用,而较少考虑到人本身是被造万有的一部分。如果把人类视为上帝创造的一个部分来考虑人口问题,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处理人类和自然关系的新视角。

人类和自然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怎么呢?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解决近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很重视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道家的思想里面也有这样的资源。我的发言主要是在一个神圣结构下来展开,这个结构就是圣约。圣约是从希伯来《圣经》中提炼出的一个观念。在圣约结构下,我们以圣约政治为基础来探讨人口问题应该怎么解决,这里面包括了人和资源的关系、人和环境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在《圣经》中,直接谈到人口问题的包括两个约,即伊甸园之约和挪亚之约。按照按照圣约神学的划分,这两个约被分别称为行为之约和恩典之约。《创世纪》1—3章叙述了伊甸园立约的过程。神在第六天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而且给人“生养众多、遍满全地、并且治理这地”的应许,这是上帝和人订立的第一个有关人口关系的圣约。从圣约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人口关系?最基本一点的就是神的应许,现在全世界有几十亿人口,实际上这是以神的应许为前提的。对比人类被创造之初,伊甸园那样的状态和我们现在这样状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断裂,其根源在于夏娃和亚当偷吃禁果,这就涉及了原罪问题。离开人类的原罪,人口问题没法解决。在被创造之初,人类始祖还没有犯罪,那时人类处在一种非常美好的生存状态,这个时候的人类并不存在人口问题。在伊甸园里,人类的任务是“管理和治理”,此时人类并不需要靠辛苦劳作来生存,园中各种树上的果子足以让人得饱足。在那种状态下,人类自然也不需要现在的高楼大厦和汽车。为什么?那时候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创世纪》第三章八节提到“天起了凉风”,在此之前,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其时并没有后来出现的各种恶劣天气,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建造这么多的建筑和汽车,这些都是人类在犯罪之后的发明。谈人口问题,实际上绕不开有关人类原罪的讨论。在《创世记》前三章,首先叙述的是神给人类的应许,然后才是始祖因为堕落而被赶出伊甸园,之后就是神对始祖的审判。我们讨论人和环境、人和资源的紧张关系,这都离不开刚刚所提到的原罪。因为罪的缘故,神给亚当一个宣判,
人口问题和亚当所得的惩罚分不开,地不为人类效力了,亚当只能汗流满面才能糊口。此前亚当在伊甸园处在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呢?可以设想,此时的伊甸园遍满了各种果树,上面长满了各种果子,亚当随便摘一个桃子或者梨子吃就得饱足。人类一开始靠吃素来生存,只是到了订立梛亚之约的时候,人类才吃肉,最早的时候,动物和人处于完全和谐的状态,但因为亚当犯罪的缘故,导致了神对人类的惩罚——要汗流满面才能糊口。从那个时候到现在,不管科技多么发达,人类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这个生存困境——汗流满面才能糊口!看看现在生活于大都市中的各式人等,无论是白领、金领,还是最底层的蓝领,我们都必须汗流满面才能糊口,甚至比汗流满面还要恶劣,为了应付生存竞争,我们在精神上始终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现在为什么这么多人患神经衰弱?在农业社会时代,人们必须汗流满面才能糊口,但那时的人睡得还很好,现在进入了信息时代,因为巨大的精神压力,人们的睡眠也出了大问题,这就是神对人类犯罪的惩罚。在宣判之后,人类还是不顺服,亚当、夏娃不顺服,他们的后代同样不顺服;一开始有蛇引诱,现在同样有蛇的引诱,这狡猾的蛇就是科技。人类想当然地认为,有了科技,我们的生存状态就会越来越好,就不会再汗流满面了。但是我们吃惊地发现,尽管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科技已经高度发达,这个星球上的大多数人还得为基本生存而苦苦挣扎,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亚当所处的困境。以科技进步来解决这个人口问题的想法实际上就是一个狡猾的蛇在引诱,我们要警惕。第一个圣约是《创世记》前三章所记载的伊甸园之约,第二个约是挪亚之约,挪亚之约是在人类堕落之后上帝与人类订立的,上帝知道人的弱点,但为了实现自己计划,上帝仍然给人类应许,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彩虹之约”,在与挪亚所订立的圣约中,上帝把彩虹作为立约的记号,看到彩虹在云间,上帝就不再以大洪水来毁灭人类,实际上,这个应许为我们现在讨论人口问题提供了框架,如果不是上帝的恩典,按所犯的罪宣判,人类早就该毁灭了,但是上帝没有这样做。挪亚之约很重要,对于我们现在谈论人口问题,挪亚之约提供了几个关键点:第一,上帝是与人类整体订立圣约。上帝不是和一个特殊的选民(犹太人),而是和全人类立约,挪亚之约在解决人口问题上具有超越文化的意义,这个圣约对于各种文化都适用,它是上帝在亚伯拉罕之前与人类订立的,挪亚之约是一个整体性圣约。第二点,在挪亚之约中,上帝重申了最初的应许,即“你们生养众多,遍满全地、并治理这地”。第三点,挪亚之约提出了人类最低的道德义务,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全人类。在挪亚之约中,上帝给了人类七条诫命,但最为重要的诫命是,“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流”。从圣约的角度看,计划生育政策所引发的强制堕胎实际上是在流人的血。不能流人的血!这是一条基本诫命。这里我们谈挪亚之约,不谈后面与亚伯拉罕、摩西的立约,原因在于挪亚之约具有普世意义,而不局限于犹太教-基督教文化。挪亚之约是上帝和全人类订立的,在上帝这方面,挪亚之约应许了恩典和救赎,不再毁灭人类。在人类这方面,挪亚之约提出了自我约束的道德义务,挪亚之约赋予了人类道德义务,这是人类需要遵守的基本道德诫命。从《圣经》来看,与人口问题直接相关的圣约主要包括伊甸园之约和挪亚之约。

接下来谈一下圣约人口观的基本原理。第一点,人类需要敬虔。在挪亚之约中,上帝有一个立约机制,通过彩虹这一立约记号,上帝纪念人类,不再毁灭人类。对人类而言,这一点提出了敬虔的义务。上帝自我约束,相应地,人类也需要敬虔。敬虔是圣约人口观的第一条,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中国文化传统,在儒家经典中,我们也发现类似的教导。敬虔并不局限于犹太教或者基督教文化,其他文化里面也有敬虔的要求,圣约人口观强调敬虔,英文叫godly,就是保罗所说“唯有敬虔,凡事都有益处”的敬虔。人类需要敬虔。现在的人口理论,无论是支持马尔萨斯还是反对马尔萨斯的,都缺少敬虔的维度。人本主义人进路是非常世俗化的东西,它的出发点是爲了人的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要住好、吃好、玩好。人本主义者是从这些出发去反对现有的计生政策,这种人口观缺少敬虔的维度。第二点,圣约的人口观提出人类的自我约束。在人类犯罪之前,人跟神的关系,人跟人的关系,人跟自然的关系都非常和谐。因为亚当的犯罪,这种和谐关系被打断,人类被逐出伊甸园,在挪亚之约中,上帝给了人类应许,这就提出人类自我约束的道德义务。在讨论人口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人类在道德上的自我约束。人类不能把自然当做一个猎取的对象;一部份人也不能把另一部份人当做猎取对象,这就回到老夏所提“剩余生命”这一概念的反思上。任何人都需要把其他人当作同类来看待,需要尊重“剩余生命”。在圣约人口观中,这种尊重不同于人本主义,这里是以敬虔为基础。第三点,这也我的一点想法,圣约人口观提出了多中心治理的问题。我们现在的人口治理模式属于巴别塔式的治理,在《创世记》11章,巴别塔故事放在挪亚之约后来叙述。这样的处理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人类如果继续以自己为中心来治理,那无异于建造巴别塔,按照巴别塔的方式解决人口问题,那将导致资源过于集中,导致超大城市的出现,比如说现在的中国,我们把过多的资源都集中在北京、上海这样少数几个大城市,而那些偏远地方就被荒废了。这种单一中心治理模式是跟集权联系在一起的,而圣约则提出多中心的治理模式。多中心的治理模式也符合中国传统道家的思想,这是什麽意思呢?通常我们是从消极意义上来理解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最近读王夫之的《老子衍》,他对老子“小国寡民”的解释给了我启发。老子在谈小国寡民时,他的用意非常类似于圣约治理模式,两者都提出人类内在自我约束。我们需要对小国寡民的涵义作一个转化,治理上的小国寡民是以人内在的“小国寡民”相一致的。不仅人与人之间需要多个中心治理,而且人体各感官之间也需要多个中心来治理。人体各感官之间会彼此干扰,而小国寡民的治理就是隔断不同感官之间的往来,以达成说眼归眼、口归口、耳归耳、心归心这样的和谐。王夫之对于老子的小国寡民的转化让我们看到多中心治理模式的道德基础。圣约模式实际上即意味着内在和谐的治理进路。在人口问题上,如果以欲望为中心,就会导致巴别塔式的集权;如果以内在和谐为进路,多中心治理模式就成为必然选择。

最后谈谈圣约人口原理对于中国的现实意义。第一点是对人口素质论的反思。素质论者认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问题,因为这种政策只看到人的数量,而没有看到人的质量,如果人的素质提高了,每一个人都是大学毕业,各种人口问题都会自然消失。问题在于,仅仅是人口素质提高了,却缺少敬虔,缺少一个神圣结构,这样的人口论依然不能逃脱沃格林所言“没有约束的现代性”这样的命运。如果缺少内在敬虔,不管外在的装饰多么光鲜,人心里面装的还是原来那些东西。无论素质有多高,我们仍然不能解决人跟自然的紧张关系,人跟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人与环境的紧张关系。在圣约的人口观看来,人类首先需要敬虔,需要自我约束,这样才能达成老子所讲的小国寡民式的和谐,第二点,就是对现在人口问题争论的反思。在发言开始提到,支持倒马派与挺马派遵循了同样的论证逻辑,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人本主义思想,而人本主义在政治上很有可能导致集权。不要以为世俗化是一种进步,不是的!仅仅是科技进步,仅仅世俗化,而缺少宗教精神、自由精神,其结果一定是集权,这也是二十世纪人类社会的大悲剧,如果不回归人和上帝之间的关系,我们就没有办法从根子上解决人口问题,圣约人口观为我们反思中国的人口问题提供了一个参照系。离开圣约这个维度,无论是主张计划生育还是反对计划生育,争论都没有意义,这些都只是为了满足人的欲望而已。人本主义的反面不是神本,而是敬虔。神本怎么本呢?人类不可能揣摩上帝的心意。我们需要的是敬虔,需要上帝和人订立圣约的维度。

本文链接:汪正飞:人口与圣约,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排行
· 王志勇牧师:中国基督教公共神学纲要
· 于建嵘:基督教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稳定——与两位“基督教家庭教会
· 刘同苏:中国官方首次举办家庭教会专题研讨会
· 刘同苏:不准合法与不准信主——关于“万邦”事件的分析
· 基督教信仰与西方政治——从基督教的观点看政府和法律
· 范亚峰:过红海——耶和华必为我们争战
· 陈永苗:基督徒如何看教会的政治权威——评范亚峰被开除事件之三
· 刘同苏:活出来的宪法——论基督信仰的公共性质
· 三种殉道:白色殉道、绿色殉道和红色殉道/ 冠辉
· 刘同苏:天命与世道——家庭教会与政府在新时期的基本关系
相关文章
公法评论网建于2000年5月26日。本网使用资料基于学术研究之目的,如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范亚峰信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投稿,欢迎推荐文章。
© 2000 - 2024 公法评论网 版权所有。
两足行遍天地路,一肩担尽古今愁。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砥砺意志,澡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