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网站首页 |公法评论|公法经典|公法专题|公法案例|公法论文|公法文献|资料下载|西语资源|公法史论|公法时评|公法新闻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欢迎访问公法评论网。浏览旧站请进:经典旧站
公法评论网全站搜索: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您现在的位置 : 公法专题 程序理性专题 文章正文
季卫东:从智能网络化社会的角度来谈治理和法律秩序的形成
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时间:2021-01-20 09:16:03点击:0
季卫东:从智能网络化社会的角度来谈治理和法律秩序的形成
——在法治与改革国际高端论坛(2020)上的讲话
   2020年11月14日,2020法治与改革高端论坛暨数字时代法学教育论坛在杭州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法学会指导,浙江大学主办,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本次论坛主题为“法治体系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论坛第二部分主题发言由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常务副院长胡铭教授主持。
 
  
  
   各位专家:
 
   大家好!
 
   当今社会是一种智能网络化社会。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互相作用时会产生一些复杂的后果,人工智能之间的目标也可能发生冲突,这些互动关系导致连锁反应,让我们难以预测。深度学习会加剧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因果关系往往很难说明,算法也很难解释,这样社会的风险性就会进一步增大,给治理带来诸多困难。所以今天我主要从智能网络化社会的角度来谈治理和法律秩序的形成等方面的问题。
 
   网络化社会的治理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特色,比如横向的互动非常多,因此治理必须采取一种间接管制的方式。而人工智能把规则嵌入到操作系统中,充分利用这种横向的互动关系,使人们在规则执行时感觉不到强制。这是网络化社会,特别是智能网络化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再比如说价值排序和价值判断。如果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把人工智能用于伦理规范之中,就可以看到智能网络社会的治理与现代法治的原理之间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张力。人工智能的养料是数据,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人工智能的本质就是数据。数据的规模越大,人工智能的功能就越大,预测的精度就越高。数据和人工智能是一种正比例关系,但是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和对人分类进行的数据收集,都会产生一系列法律上的问题。
 
   另外,现代法治强调决策的透明化,强调问责。但是算法黑箱化使决策无法透明化,问责也难以进行。尤其是在司法人工智能普遍适用时,算法黑箱就会成为一个影响司法责任制的普遍性问题。它会导致我们过去所说的“莫须有”的问题重新出现。“莫须有”就是我不必给你理由。人工智能就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算法黑箱化时,无法进行解释说明,只能说这是人工智能、是大数据给出来的决定。这种貌似客观、其实主观的决策以及无从问责的事态与我们对现代法治的要求有非常严重的对峙。
 
   再者,在人工智能时代,数字鸿沟会进一步扩大。掌握了人工智能技术和不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人、能够用智能手机和不能用智能手机的人之间是有数字鸿沟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是什么?大家都很熟悉梅因的从身份到契约的公式,但是刚才所讲的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时代,好像又给了每个人一个身份,一个数字人格,被贴上某种特定的标签。尤其是遗传信息,它甚至会造成血统差别,如因为家族病史导致人可能永远不能就业、不能入保。
 
   最后,当马云讲“数据是21世纪的石油”的时候,他是有根据的。世界上的几大电商是非常庞大的交易平台,这种平台实际上使得市场竞争的原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果从现代法治的角度看,就会发现大数据社会有这么多的问题需要去防范。但是如果防范做得太厉害,人工智能就没办法发展。如果我们的虚拟空间被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话,人工智能就没办法进一步发展。反过来看,从人工智能发展的角度来看制度设计,就需要推动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应该如何做?我们现在还在探索,我觉得很难给出一个确定的结论。但是有一点可以提供思考的线索:过去谈权力制衡,现在也许要谈技术制衡。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强调合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强调分的区块链技术的制衡。区块链技术严格说来不仅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协议,是关于共时的计算方式。通过两者之间的平衡,也许可以找到新的法律体制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说,法律秩序、制度设计和方式创新是人工智能提出的挑战,也是要求。所以从智能网络社会的治理这个角度来看,法治体制的创新有无可能性,应如何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后面我大致把前面讲的内容总结一下。
 
   人工智能是一种规则嵌入系统。过去中国遵守交通规则方面存在大问题,但现在有很大改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智能导航系统。AI系统会不断提示你,现在车速超标、前方有视频监控、此处犯规人数较多等等。这里的导航就是一种规则嵌入系统,通过技术手段确保规则执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工智能有可能导致一种硬法体系,强制力很强,如果不遵守就会有很多功能没办法实现。但是人工智能网络化社会的横向互动也很多,如果全部都是硬法方式,会导致很多问题缺乏弹性。所以在网络互动中,需要考虑特殊的语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用软法来补强这种情境思考。
 
   大数据的学习对人工智能发展非常重要,人工智能系统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这一切都导致算法难以理解、难以说明,甚至最后会导致算法独裁的流弊。那么,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要警惕数据质量出现问题。现在的人工智能所使用的数据,严格来说并不是大数据,而是大量的数据,很多这些数据的规格并不统一。人工智能收取的这些数据存在着数据噪音,如果大量数据噪音存在,人工智能的质量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导致最终得到的结果不一定正确。
 
   再者,算法黑箱化之后,之前提到的“莫须有”的问题就会出现。它会妨碍对权力的问责,权力也会很容易推卸责任。理论上来说,法官需要独立作出判决,不能仅凭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推算的结果。如果法官作出的判决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推算的结果文本不一样,也需要说明理由。当一位法官审判的案件非常多时,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琢磨一个问题,并且当问责机制存在时,法官会觉得不必给自己找麻烦,那么最终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不断按照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推算出的现有的模式去处理案件。审判就可能变得像一个以人工智能的方式进行的简易审判。如果我们要对权力进行问责,要保护议论的公开等,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制就需要创新。它的关键有两点,第一是关于人工智能的人格认定和问责机制的问题,另一个是技术与技术之间的制衡,尤其是智能技术与区块技术的组合方式的最优化。
 
   以上就是我对智能网络化时代的社会治理和法治提出的一些初步看法,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季卫东:平衡好产业发展与AI治理之间的关系  
   人工智能治理是其技术和运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更是对其研究、开发、生产和运用过程中出现的公共安全、道德伦理等问题加以规范和治理的过程。对此要从三方面加以思考:
 
   一是要注意平衡一对关系,一方面,人工智能通过科技产业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即社会福利、企业的营利活动还有知识产权应用法案的提出;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企业面对过重的责任负荷,应适当地考虑企业的责任有限化等问题,以避免对人工智能管理过严。过分强调法治会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造成一定限制,所以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和产业、经济利益相对的是现在比较缺乏的人工智能治理,为解决现实问题应特别强调个人权利、信息安全、隐私等,在我们评价维度中表现为公平正义及对政府行为的法律制约。人工智能治理中,应注意这样一对关系,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保障权利、实现公平,不应顾此失彼。
 
   二是从国际规则博弈角度来说,需要注意几个问题,如数据安全、面部识别技术的应用等。个人隐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范畴。如何准确传达加强数据治理、防治人工智能风险的意图,如何切实完善制度设计非常重要。此外,算法黑箱也是一个重要且难以解决的问题,人工智能的预测能力越强、功能越强,越容易导致算法黑箱问题。我们希望算法可以解释、说明及透明化,但实际上这很难完全做到。如果不能恰当地做到,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使人工智能治理机制瓦解。要从法律的角度来认识人工智能治理,如果人工智能“黑箱化”,将会导致问责艰难,甚至会导致失去原有的人工智能治理效力。
 
   三是在考虑人工智能治理中强调法治,往往会涉及法律、政策、规则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的过分严苛限制。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注意人工智能治理中“软法”与“硬法”相结合。在评选案例时,更应注重软硬结合。其中,软法主要是指道德,如从现有案例可以看到,当前美国的企业已经从道德入手,制定企业内部规则或是技术操作规则。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本文根据作者在2021年1月14日“2020全球十大人工智能治理事件专家内部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
 

本文链接:季卫东:从智能网络化社会的角度来谈治理和法律秩序的形成,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未知】
阅读排行
· 阿伦特:康德政治哲学十三讲
· 李猛:除魔的世界与禁欲者的守护神:韦伯社会理论中的“英国法”
·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
· 童世駿;“事实”与“规范”的关系:一个哲学问题的政治-法律含
· 范亚峰:从程序主义到程序理性--读哈贝马斯《事实与规范》
· 汝绪华:算法政治:风险、发生逻辑与治理
· 季卫东:拨乱反正说程序
· 季卫东:法制重构的新程序主义进路
· 高鸿钧:走向交往理性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理论
· 冯健鹏:论规范法学对法律自创生理论的影响——从卢曼到图依布纳
相关文章
·季卫东:案例与法典之间的睿...
·季卫东:计算法学的疆域
·季卫东:社会正义与差别原则...
·季卫东:法律与概率——不确...
·季卫东:从智能网络化社会的...
·季卫东:民法典与中国社会的...
·季卫东:为了二十一世纪的制...
·季卫东:数据、隐私以及人工...
·季卫东:疫情监控:一个比较...
·范亚峰、夏可君等:临汾教案...
公法评论网建于2000年5月26日。本网使用资料基于学术研究之目的,如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即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范亚峰信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投稿,欢迎推荐文章。
© 2000 - 2024 公法评论网 版权所有。
两足行遍天地路,一肩担尽古今愁。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砥砺意志,澡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