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证严法师静思语

 

 

  『

      以佛心看人,则遍地都是佛。

   以鬼心看人,则处处是狰狞的恶鬼。』

 

 

   

 

   时间对一个有智慧的人而言,

   就如钻石般的珍贵;

 

   但对愚人来说,

   却像是一把泥土,

   一点价值也没有。』

 

=====================================================================

1.

      时间可以造就人格, 可以成就事业,

        也可以储积功德。                

2.

      一个人在世间做了多少事就等于寿命有多长。

        因此, 必须与时日竞争, 切莫使时日空过。 

3.

      人生要为善竞争, 分秒必争。 』

 

 

1.  

          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后,

          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闭,

          虚掷时光而毫无知觉。

                                         

2.  

         佛说:「命在呼吸间。」「人」无法管住自己的生命,

         更无人能档住死期, 让他永住人间;

         既然这么来去无常的生命, 我们应该好好地爱惜它、

         利用它、充实它, 让这无常──宝贵的生命,

         散发它真善美的光辉, 映照出生命真正的价值。

                                                         

3.  

         人间寿命因为短暂才显得珍贵。难得来一趟人间,

         应问是否有为人生发挥自己的功能,

         而不要一味求长寿。

                                                      

 

 

『 行善要即时, 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 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侯,

   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 怕时间消逝, 花了许多心血, 想尽各式方法, 要遮挡时间,

   结果是: 浪费了更多时间, 一无所成!                  

 

『 人多迷于寻找奇迹, 因而停滞不进;

   时间再多, 路再长, 也了无用处, 终无所得。』

 

『 一个人几十年的生命, 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实在很少,

   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               

 

 

『 行善要即时, 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 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侯,

   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 怕时间消逝, 花了许多心血, 想尽各式方法, 要遮挡时间,

   结果是: 浪费了更多时间, 一无所成!                  

 

『 人多迷于寻找奇迹, 因而停滞不进;

   时间再多, 路再长, 也了无用处, 终无所得。』

 

『 一个人几十年的生命, 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实在很少,

   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               

 

 

『 平常无所事事, 让时间空过, 人生就在懈怠睡眠中慢慢的堕落,

   良知良能就这样睡著了一辈子 -- 如此的生命只能叫做 「睡中人」。 』

 

『 用智慧探讨人生真义, 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

 

『 圣人与凡夫的境界, 最大的差异在于圣人可以自我掌握时空。 』

 

『 生命非常短暂, 所以要加紧脚步, 快速前进, 不可脱泥带水,

   切勿前脚已经落地了, 后脚还不肯放开。 「前脚走, 后脚放」意即:

   昨天的事就让它过去, 把心神专注在今天该做的事上。            

 

 

『 不论在人间付出多少心血、多少辛苦, 切莫将心念停留于过去的成就;

   不论施人多少, 切莫讨人情、求报酬。

   过去的留不住, 未来的难预测, 守住现在, 当下即是。            

 

『 一直停滞在昨天、过去, 就会产生杂念, 有执著恋顾之心。

   人一旦时时刻刻回忆往事, 便会痛苦、怨恨、嗔怒、不甘心.......。』

 

『 未来的是妄想, 过去的是杂念。要保护此时此刻的爱心,

   谨守自己当下的本份。                             

 

『 人生不一定球球好球, 但是有历练的强打者,

   随时都可以挥棒。                       

 

 

第二篇  如镜、如月、如水

========================

 

『 心要像明月一样, 有月就有水; 心要像天空一样, 云开见青天。 』

 

『 用宁静的心态, 观大地众生相, 听大地众生声。 』

 

『 心如镜。虽外在景物不断转变, 镜面却不会转动, 此即境转心不转。 』

 

『 心随境转, 动转不息, 则人我事非皆成昏扰, 不能自已。 』

 

=======================================================================

 

     1. 『 镜子, 是用来监照物体影像的; 但必须镜、

           物相离, 方能清澈映照。如若物体贴镜或尘封镜面,

           即使是明镜清影, 亦难映照镜物。              

 

     2. 『 人之「心思」如镜, 欲求得智慧、明辨事理,

           亦须远离人我是非凡恼;

           此即是: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3. 『 人心如一面镜子, 照山是山, 照水是水;

           因尘世懵懂, 浮尘所染而面目全非。   

 

     4. 『 人的心念意境, 如能时常保持开朗清明,

           则展现于周遭的环境, 都是美而善的。 

 

=========================================================================

 

        +--------------------------------------------------------+

        |                    人心要像水一样,                     |

        |          看似绵软柔弱, 却涵力源源, 不能切断。          |

        +--------------------------------------------------------+

        |             人 的 心 就 像 是 一 畦 田 。              |

        |       土地没有播下好的种子, 也长不出好的果实来。       |

        +--------------------------------------------------------+

        |            天堂和地狱都是用心和行为造作的。            |

        |          不要怕天堂与地狱, 要怕的是心的偏向。          |

        +--------------------------------------------------------+

        |     心无邪思, 意无邪念, 即常可自在; 心正则邪不侵。     |

        +--------------------------------------------------------+

 

============================================================================

 

§  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

    时时保持心中的正念,

    任何时间、任何方向与地理都是吉祥的。

 

§  心志若能守持于道, 必能精深博大;

    否则, 即使透彻千经万论, 亦如空花水月, 遗一事无成。

 

§  三心二意无定性, 四处徘徊不专精,

    仅管条条大路通长安, 却永远无法到达终点!

 

§  人心的散乱有两种:

    一是昏沉、一是浮动。

    昏沉是湖里湖涂空过时日; 无所事事涣散体力, 懈怠、懒惰、昏睡、不肯精进..。

    浮动是心念不定、见异思迁、摇摆不止、浮沉、动汤、放逸、无法安静........。

 

=============================================================================

        以慈悲喜舍之心                   以理事圆融之智慧

        起救苦救难之行                   力邀天下善士

        兴乐拔苦                         同耕一方之福田  勤植万蕊心莲

        缔造清新洁净之慈济世界           同造爱的社会

=============================================================================

 

    1.  要用心, 不要操心、烦心。

 

    2.  身体的病倒好治疗, 怕的是心病;

        有了心病, 于行、住、坐、卧中都不得安宁,

        浑身不得自在, 甚而吃不下, 睡不著...。

 

    3.  众生心病, 拥有的人烦恼「失」;

                  没有的人忧虑「得」,

        患得患失, 即成忧愁。

 

    4.  若是身一无所有, 则心一无挂碍 ---

        没有得失的牵绊, 没有物质的积累, 心灵自然没有挂碍。

        这是圣者所有的境界, 也是学佛者所求的境界。

 

 

1. 所谓凡夫心, 是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分别心。

 

2. 凡夫就是追求神奇鬼怪, 所以心才会乱,

   因心乱故才要去找八万四千法门, 找得团团转;

   实在说修心很简单, 只要『断贪』 ---

   那一个人心乱不是为了贪。

 

3. 众生心即是凡夫心, 也是污染、有色彩的心, 色彩抹净即现佛性。

 

4. 心、佛、众生其实没有差别, 佛也没有比我们多一只手多一只脚,

   所差别的只是佛心清澈无碍, 真如自在; 而凡夫心则有尘埃染著,

   世俗的尘埃一层一层的覆盖, 让你看不清真实的面貌。

   佛心又向保险箱一样, 保管住最重要的东西不让它遗失;

   而凡夫心有如垃圾场, 有害无益的东西放在心中积存一大堆,

   无法清理, 使自己痛苦不已。

 

5. 有人点灯求光明, 其时真正的光明, 在我们心理。

   佛前的灯不必刻意的去点, 要紧的是点燃我们的心灯。

==========================================================================

 

第三篇 ─ 伤在他身, 痛在我心 [ 关于慈悲 ]

 

1. 悲即是同情心。能互相宽谅、容忍, 表现一分宽心、爱心, 即是悲心;

   人生最幸福的就是能宽容与悲悯一切众生的人。

 

2. 没有数字的代价即为『无量』。

   不辞劳苦的付出便是『大慈悲』。

   付出劳力服务, 又服务的很欢喜便叫做『喜舍』。

 

3. 慈悲喜舍这四个字, 分开来说,

   慈喜是予乐, 是教富;

   而悲舍是拔苦、是救贫。

 

4. 慈就是爱, 是清净的爱。

   『无缘大慈』, 是指没有污染的爱:

   他与我虽然无缘无故, 而我却能爱他;

   爱的他快乐, 我也没烦恼。

   这就是最大最清净的爱。

 

1. 众生与我无缘无故, 他的苦就是我的苦, 他的痛就是我的痛。

   苦在他的生, 忧在我的心; 伤在他的身痛在我的心

   这就是「同体大悲」。

 

2. 要慈眼视众生要把无形化作有形, 把理论化成行动;

   要时时刻刻拿出一分「我们不去救他, 谁去救他」的大慈大悲的济助精神;

   能如此, 举世亦可成为净土。

 

3. 慈悲是救世的泉源, 但无智不成大慈悲,

   有了智慧才能发挥无穷的毅力与慈悲。

   如此亦副何佛法中的「悲智双运」。

 

4. 真正的妙法是以至慧流露出来, 真正的慈悲是用力量去推动的。

 

5. 佛陀讲慈悲, 是以爱心仁德为体, 以诚正和睦为用。

 

6. 能救人的人就叫作菩萨。把握一日的付出, 即是一日的菩萨。

 

7. 菩萨精神是永远融入中生的精神。要让菩萨精神永远存在这个世界,

   不能只有理论, 也要有实质的表现。

   慈悲与愿力是理论, 服务众生的工作就是实质的表达,

   我们要把无形的慈悲化为坚固的永远的工作。

 

8. 把慈悲形象化, 付之具体的行动

 

 

第四篇 -- 清净的莲花 [ 开启「智慧」, 播「善」种 ]

 

1.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净的莲花,

   都有无量的智慧 --

   把良知、良能启发出来, 则福慧果报无量!

 

2. 佛陀在人间, 无非是要教导众生自觉有与他同等的这份智慧,

   也要教导众生与佛有同样的自性,

   都能进修慈悲与智慧。

 

3. 学佛必须要遵守佛陀教育我们的三个原则: 戒、定、慧。

   戒是生活行动的宗旨, 用来教戒我们的心不做坏事;

   行为不发生差错, 心就有定力, 精神就会统一;

   如此就能产生智慧。

 

4. 心有定力, 智慧自然产生。

   人生常为外境所影响, 即是定力不够, 学佛即是要定。

   「定」用现代语讲, 就是庄敬自强。

 

 

1. 有智慧的人, 所带走的是觉误了之后的有情。

 

2. 聪明的人不一定具有智慧, 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聪明;

   聪明只是一种计量利弊得失的能力, 贪婪诡诈也是聪明的象徵。

 

3. 聪明的人得失心重, 有智慧的人则勇于舍得。

 

4. 同样一个「得」字, 有「舍得」, 也有「得失」两种完全不同的界心境。

   有智慧的人就能够舍, 能「舍」也就能「得」, 能得无限的快乐;

   不能「舍」就会有「失」, 失去了心境的安宁。

 

1. 不经一事, 不长一智, 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

   若逃避现实, 离开人与事, 便无从产生智慧。

 

2.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 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3. 智慧与烦恼好像手心与手背。其实两者都在同一只手上,

   但手背无法拿东西, 若反过掌来用手心, 则双手万能。

 

4. 善是利益, 恶是损害。

   一念之非即种恶因, 一念之是即得善果。

 

1. 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 多一粒善的种子, 就可减少一支杂草。

   土地不耕种, 则必杂草丛生;

   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 不断去行, 那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2. 做好事并不是为求名, 也不是为求功德;

   抱著「尽本分」的心去做好事,

   才是真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

 

3. 善字的意思是适度、刚刚好。

   不偏不倚、不极端、爱的不会太过份, 也不会产生怨恨心;

   在人与人之间没有不平等的分别心;

   对自己所爱的人, 能以智慧断除占有的感情,

   对自己不爱的或不投缘的人, 能尽量善解, 以好的心念去对待人。

 

 

第五篇  无染的爱 [迈入人格升华的境界]

 

1. 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呢? 就是爱.

   把牺牲当作享受, 能够付出爱心的人, 永远都很快乐,

   而且活的有意义.

 

2. 不管是爱人或是被爱都是幸福的.

   有力量去爱人或被爱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3. 不要封闭自己. 你要先爱别人, 别人才会爱你.

 

4. 人要自爱, 才能爱普天下的人.

 

 

1. 待人退一步, 爱人宽一步, 在人生道中就会活的很快乐.

 

2. 倘能以爱待人, 以慈对人, 则不惹祸伤身;

   所以做人应该吃点亏, 做个大智若愚的人.

 

3. 把气愤的心境转为柔和, 把柔和的心境再转换为爱,

   如此, 这个世间将愈益完美.

 

4. 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品, 而是一份虔诚的爱心.

 

1. 人生最悲哀的感受莫过于「人有眷属, 唯我独无」。

   因此, 菩萨道行者说: 「你们看待世间一切众生,

   应该把年老者当作自己的父母去孝敬他;

   年龄与己相近者, 就当作兄弟姐妹去敬爱他;

   年龄比较幼小的, 则当作自己的子女一般去爱护他....」

   这是人性中最高洁、最真、最善、最美的爱。

 

2. 爱, 绝不能夹杂著烦恼, 因位有烦恼就会有污染。

 

3. 要培养一份清净无染的爱。

   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 不要想回收, 就不会有烦恼。

 

1. 有所求的爱, 是无法永久存在的。

   能够永久存在的, 就是那份无形、无染而无求的爱。

 

2. 父母过分爱子女的心力会反射成子女的烦恼,

   对子女要放心, 他们才能安心。

 

3. 清茶淡香, 既可口又提神; 若太浓则苦得喝不下。

   世间的其情爱也是如此。

 

4. 爱----这件东西在人心中常觉得奇缺, 常觉得饥恶难饱足, 像饿鬼一样。

   人在爱欲中, 是永远没办法满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六篇  饱满的稻穗 [谦虚、柔忍、争与和] □

~~~~~~~~~~~~~~~~~~~~~~~~~~~~~~~~~~~~~~~~~~~~

1. 佛陀常常警惕弟子, 即使已经智慧圆融, 更应含蓄谦虚,

   像稻穗一样, 米粒愈饱满垂的愈低。

 

2. 真正的智慧人生, 必定有诚意谦虚的态度;

   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

   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3. 修行最重要的目标即是无我。因为你能缩小自己、放大心胸、

   包容一切、尊重别人, 别人也一定会来尊重你, 接受你。

[注] 修行: 修身养性, 端正行为 -- 1993/11/14  证严上人于

     中区慈青(慈济青年)共修会上开示。

 

4. 唯其尊重自己的人, 才更勇于缩小自己。

 

1. 缩小自己, 要能缩到对方的眼睛里、耳朵里;

   既不伤他, 还要能嵌在对方的心头上。

 

2. 一粒沙就扎到脚, 一颗小石子就扎到心,

   面对事情就担当不下去。

 

3. 不能低头的人是因为一再回顾过去的成就。

 

4. 看淡自己是般若, 看重自己是执著。

 

1. 众生有烦恼, 是因为我执的关系。以「我」的自私心理为中心, 以自我为大,

   不但使自己痛苦, 也影响周围的人群跟著争执痛苦。

   忘我, 才能于修身养性中, 造就身心健康、幸福的人生观。

 

2. 爱是人间的一分力量; 但是只有爱, 还不够, 必须还要有个「忍」--

   忍辱、忍让、忍耐, 能忍则能安。

 

3. 要做个受人欢迎的人, 做个被爱的人, 就必须先照顾好自我的声和色。

   面容动作、言谈举止, 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修养忍辱得来的。

 

4. 修行者的本分事是忍耐和付出, 因为修养原是个人的行为。

 

 

证严上人说:

 

    人生在世, 假若欠缺了爱, 日子将了无生趣, 毫无意义.

    但若只局限于染著的小爱, 则容益损人毁己, 造成伤害;

    所以应该发挥无色彩的清净大爱, 只有付出不求回报,

    让被我们爱的人没有压力, 欢喜自在.

 

 

1. 有钱也苦, 没钱也苦, 闲也苦, 忙也苦, 世间有那几个人不苦呢?

   说苦是因为他不能堪忍! 愈是不能堪忍的人, 愈是痛苦.

 

2. 娑婆世界又译成堪忍世界, 亦即要堪的起忍耐, 才有办法在世间生存得更自在.

 

3. 忍不是最高的境界, 能够达到看开忍, 则会觉得一切逆境都是很自然的事.

 

4. 做事, 一定要秉持著『正』与『诚』的原则; 而待人,

   则要以『宽』与『柔』的态度。要以宗教者超然的型态, 宽大的心胸来容纳任何人□

 

 

       福慧双修  功德无量

         阿弥陀佛

 

输入:[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