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五十年前 张君劢就预言今日的宪政乱象


黄创夏


修宪!修宪!全球大概没有像台湾这么喜爱修宪的了,四
年之间,台湾宪法修个不停,阳明山上风云迭起,宪法也修得
让人「雾煞煞」,搞不清楚是「啥米碗糕」。
事实上,对于中国这种五千年帝制传统的国度,宪法在梁启超
等「立宪派」倡导立宪之前,根本是国人陌生的概念。而私淑
梁启超,并且和梁启超关系密切,穷毕生之力推动宪法的「宪
法之父」张君劢更是民国宪政史上不可忽视的要角。
张君劢自曹锟时代「国宪草案」就一直参与宪政设计,民国三
十五年时,更是在蒋介石的亲笔函保证「一定通过」之下,草
拟出当时政治协商会议同意的「政协宪草」十二项原则。而在
制宪的过程中,由于总统的职权太小,并且套不进孙中山的三
民主义,国民党多次翻案,张君劢多次坚决而强烈的对抗国民
党的主张,不但公开陈述理念,更多次不惜退席抗争,换得理
念的贯彻,也让史家称「中华民国宪法」是张君劢「一人之宪
法」。
国内目前对张君劢的研究并不多,比较完整的研究是交大副教
授薛化元,他的博士论文「民主宪政与民族主义的辩证发展」
就是专门研究张君劢宪法思想的专着,本刊专访了薛化元谈张
君劢,希望在目前对于修宪纷纷扰扰时,回复原点,探讨张君
劢的设计原旨,提供历史角度的参考角度。而有趣的是,由于
当时的内战背景,张君劢的理念,并不能完全贯彻,张君劢的
演讲和日记中,也提出了许多质问,而最近阳明山上的风云,
很多时候,也成了张君劢远见的左证。
以下,是张君劢几项重要宪法设计要旨:

◎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是紧箍咒?


张君劢在对日抗战结束之前,就不满意孙中山对于直接民权和
国民大会的主张,他认为这样设计,反而会影响中国民主政治
的发展。不过,制宪是协商的产物,宪法开宗明义第一条「中
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张君劢
在「宪法第一条之意义」的文章中有清楚的指出「反对以三民
主义作为解释宪法的标准」。
张君劢指出,「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是承认民国之造成是
由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为主动,至于今后之民国,则主权在于人
民,故曰民有民治民享共和国」换句话说,这个条文是各党承
认三民主义对于国家「过去」的功绩,而「国民党也应承认民
有民治民享为今后思想发展的共同基础」。
而由张君劢的说明,目前修宪时,也可以看出,国、新两党动
辄搬出孙中山,显然和张君劢的宪法设计原旨是大异其趣的。

◎总统制、内阁制,还是双首长制?


「总统与行政院长之间的问题,有必要好好的处理一下」这是
张君劢在制宪之后的日记手稿,不过由于国共内战、分裂,张
君劢一直没有后续诠释这个问题,也让这个问题,成了五十年
来民国宪政史上最难厘清的问题。
不过,薛化元的研究中也指出,张君劢初期是倾向双首长制的
,他说:「总统有权,内阁有责」在三十五年三月十五日的大
公报上,张君劢也指出,自民国成立以来,无论是什么制,元
首都是高高在上,责难都是内阁承担。在人治的传统因素之下
,张君劢的宪政设计上,赋予了总统最大的权责就是「用人权
」,行政院长是由总统来决定的,为了给总统更大的用人空间
,行政院长不一定是国会议员出身,这样的设计也和英美的内
阁制相当不同,整体来说,有着德国威玛共和宪法和法国第五
共和的设计神似。
不过,随着后来蒋介石强人政治的发展,张君劢常用「责任内
阁制」来说明现有体制,而且在国共内战之后,绝口不谈原来
宪法中的有关总统职权的设计,似乎他有意朝向移除总统权限
的方向前进。而在他对总统产生的方式,在长程的设计中以「
间接选举」,由各地方议会的议员间接选举行使为目标,有意
的缩减总统的民意基础,也可以看出来,张君劢有意将总统「
虚位化」的倾向。但真正的想法是什么?由于张君劢并没有多
说明,恐怕将成为历史之谜了。

◎同意、倒阁权和解散、调查权审计权。


虽然总统和行政院长的定位并不清楚,但是张君劢的设计中,
立法和行政的关系和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设计并不相同。张君劢
将孙中山的五院「合作」改成了「制衡」,在政协草案中第六
条就明定「行政院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认命之,行政
院向立法院负责」、「如立法院对行政院全体不信任时,行政
院长或辞职,或提请总统解散立法院,但同一行政院长,不得
再提请解散立法院」在张君劢的思想中,这样的设计有一个很
重要的关键。
由于在设计中,同一行政院长不得再提请解散立法院,因此,
祇要立法院二度对行政院长不信任,这个行政院长非得下台不
可,这和目前的修宪条文中,一年内不得提请解散国会的条文
比较,事实上可以看出立法权面对行政权的主动性更强,权力
抗衡的保障也更多。
不过,这样的条款在制宪时,为了国民党要扩大总统职权,妥
协出来复议权的设计,而且要三分之二的立委同意,权力天平
明显倾向了行政权,也加重了总统的控制能量,将原先总统对
立法院通过的法案被动的核可权,扩大成了总统也有权要求覆
议,张君劢的立法权的设计就胎死腹中,五十年来的宪政运\作
中,也形成了行政权独大的局面。
事实上,在张君劢的构想中,立法院就是形同国会,而且是独
一无二的国会,他特别提醒当时的民主人士:「财政权为议会
权力最重要之一权」,因此在设计上应有完整的决算审计权,
另一方面立法院也有权针对行政院的施政组织调查委员会。这
些设计都和过去台湾的宪政运作大异其趣,反而和目前修宪的
条文比较一致。

◎国大的存废?


如果依造张君劢的立法权设计,国大、五院的定位也比较清楚
。事实上,张君劢反对有两个国会,两个立法权的设计,祇会
形成敲诈机制,国民大会的设立他根本反对,「全国人民行使
四权,名之曰国民大会」,换句话说,也就是「无形之国大」
,并没有国民大会实质组织,但在和国民党的折冲之下,他妥
协成了国大祇是选举总统的机器,六年开一次,功能祇是选举
。至于所谓的国大立法权──创制、复决,张君劢原来的构想
是放入条文,维持五权宪法的空壳,反正每次国大开会祇是选
举,作不了其它的事,而创制复决的权力行使,则在实质上交
由各自治单位的地方议会行使;国大并无法真正行使,这和国
大一再争取要创制、复决也不相同。事实上,即使是修宪的权
力,张君劢的日记和文献中,也都是由立法院和形同是美国参
议院的监察院来行使,坦白说,废国大才是符合真正当年的张
君劢制宪精神。
而这次修宪最大争议的冻省,张君劢则是压根没想到过,因为
,当年中华民国是实实在在的拥有三十五行省,而不是祇有一
个「中华民国在台湾」,张君劢当时并无法未卜先知,想象今
日冻省所引发的议题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