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et revelabitur quasi aqua iudicium et iustitia quasi torrens fortis

 

联合早报

清朝的兴亡究竟留下什么教训?
许贻波


  《早报·众议园》元月21日刊登的周航“以史为鉴”一文,以“斗志”和“
进取心”来作为清王朝兴亡的主要原因,是一种比较片面的说法,由此而得出中
国在国际事务中应采取强势立场的说法,也还值得商榷。

  三百多年前,多尔衮统率的满州八旗越过山海关,以风卷残云的气势,踏破
中原,席卷江南。两百多年后,隆裕皇太后在紫禁城里涕泪俱下地诏告臣民,江
山从此非爱新觉罗所有。一部大清朝兴衰史,因为近在眼前,作为借鉴,其意义
自然格外重大。不过,清王朝所以能够入主中原,并非仅仅依靠昂扬的斗志,而
是因为兼具天时、地利与人和这三大要素。

  清兵入关前,大明帝国已经朽烂不堪,气息奄奄。皇帝自缢景山后,明廷群
龙无首。李自成入京后,还未一统天下,将士先自争功邀宠,骄奢淫逸,内讧四
起。南明小朝廷自立江南,却奸佞当道,内部争权夺利,贪腐成风,此天所以赐
大清之良机。而吴三桂献山海关后,中原已经几乎无险可守。当时清军的装备远
远胜过明朝残部和李自成的大顺军。满州骑兵长驱直入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后,
占尽了地利,得以日夜兼程,风驰电掣,横扫神州大地。

  崇祯死节后,明室如鸟兽散,李自成却未能收服人心,自此天下竟如一盘散
沙,百姓无所认同。而清廷自知满人以寡临众,入关前,便已采行汉化,包括实
行满汉共治,尊崇儒学,组编汉军等。入关后,对汉族的士绅阶层,更极尽笼络
利诱。南下时,一路打前锋的,虽然多为八旗军兵,但相随的,又往往是尚可喜、
耿精忠等统率的汉军,就地收拾善后。大清立国,虽然谈不上得人心者得天下,
但逐渐地收服了中原人心,应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与其说清帝君临天下,是由于当时旗人励精图治,还不如说是因为明
廷已经大厦颓倾,天下大乱,改朝换代的丧钟才会在金銮殿内敲响。重温这段历
史,可以深切感受到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道理。今天中国要发展进步,稳定
的社会秩序为第一要件。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过程,每次都是血流成河。秦国打败赵国,在长平就活埋
了四十多万降卒。清廷入主中原后,也有过“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的暴行。
不过,由于满族本身是游牧民族,具有和蒙古、西藏和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相类
似的特点,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文化等方面,和他们都比较容易相互
沟通和整合,因此,清朝统治期间,中国的疆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满族投身于
中华民族的怀抱,连同“龙兴之地”的东北三省全部土地。

  在拓疆方面,当年满族做的,正是汉族无论如何都做不来的事。历史上,满
族这个勇于进取和善于学习的民族,的确曾经为整个中华民族做出了非常独特的
贡献。今天,他们作为中国的普通公民,早已完全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多
少年来,我们何曾听说过“满独”的主张?若再以“满清”来称呼清王朝,其实
是很不公正的。

  满人因其人口不多,入关掌权后,大量接收前明皇亲国戚的财产,因此身家
财富普遍暴涨,将士又多在战场上厮杀了大半生,安享富贵之风也油然而起。才
到雍正年间,八旗将士已被糖水泡得上不了马背,基本上没有了战斗力。此后清
朝的骁将,大多数都是汉人。而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盛世后,其实衰败的
征兆也已浮现。乾隆时代的权相竟是头号大贪官,富可敌国,其吏治之烂可想而
知。

  但使大清朝最终走向败亡的,却是其罔顾世局,夜郎自大,闭关锁国的天朝
心态。长期以来,朝廷认为中国物阜民丰,自给自足即可,因此坚持厉行海禁,
拒绝与西方商人的正常贸易往来,从而也阻断了中国吸收当时欧洲先进的自然科
学和社会科学的必要渠道,整个国家不仅生产技术全面落后,政经体制更是只会
依循古制,毫无生气可言。

  这一失误,对中国的近现代史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中国的整体社会发展水平,
远远地滞后于西方世界。其结果是,当被列强用武力打开大门时,被迫接受的除
了一般商品外,还有鸦片,以及战败的奇耻大辱。这种被动的,迟到的开放,使
中国人对欧美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成就产生了欲迎还拒的矛盾心理,清廷上层保守
和落后的政治势力因此一直占据上风,从而导致了“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
“我自横刀冲天笑”,维新党人血溅菜市口,但大清帝国的最后一线生机,却也
跟着六君子的头颅一道,随风而逝,从此沉疴不起,直到江山易主。

  把今天中国的政经形势与前清的承平时代相类比,因而得出若不思进取将重
蹈复辙,不免牵强,多少是在“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其实,大陆改革开放前
闭关自守,妄自称大的情形,倒还真像当年清朝统治阶层的愚昧心态。想想文革
期间,天下唯我马列,“六亿神州尽舜尧”,其实只在坐井观天,自误前程,整
个外部世界,却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大清王朝衰亡的历史,雄辩地说明了当今任何民族的生存,都无法自外于整
个世界。打开国门,才能找到机会,取得借鉴,得到发展。当年,正是邓小平以
实事求是的精神,扭转乾坤的气力,实行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国际
事务上,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以不强出头,凡事务实,不卑不亢的态度,
为国家赢得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岁月,用来从事经济建设。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
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样的外交政策如果行之有效,为什么非要改弦更张不可

  一个伟大的民族,的确需要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始不垂翅,终更奋翼”,
才能有着光明的未来。不过,它只是成功的要件之一。具有进取心便能得天下,
则天下也未免太容易得手。君不见项羽率三千江东子弟兵,一路意气风发,“力
拔山兮气盖世”,斗志不可谓不昂扬,然而,“时不利兮雕不逝”,到头来,却
落得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下场。时运若是不济,英雄也有落难的时候,所以,
古人又说“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大清朝开业,开得轰轰烈烈,大清朝垮台,垮得昏昏惨惨,留下的千古教训,
的确值得人们深思。

  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