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彭富春:神如何言说——“新约全书”解读
 
转自 中国学术城

  
            “圣经”作为一本神圣的书,说的是神的话语。与“旧约全书”不同,“新约全书”完成了从“神话”到“道说”的转变,亦即从“关于神的话语”到“神自身的话语”的转变。
    
    1
        这里首先值得追问,谁是神?或者:谁是上帝?上帝既不是自然奇迹,如天空的闪电和地上的烈火,也不是人间作品,所以崇拜上帝“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约翰,4,21)。不过上帝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存在,他甚至不属于人的死亡,而是属于人的生命。“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乃是活人的上帝”(马太,22,32)。这个活人甚至是每一具体的个人,因此上帝是我的上帝,你的上帝和他的上帝,最后是我们的上帝。但是我们的上帝是谁?“上帝是个灵”(约翰,4,24)。上帝是神,因为他是人的精神。
        基督教的上帝是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别,上帝却是一位,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哥前,12,4-6)。上帝“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以,4,5-6)。父是子的规定,但是唯有子才将遮蔽的父显现出来,这又通过圣灵的大能。“只有上帝借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因为圣灵参透万事,就是上帝深奥的事也参透了”(哥前,2,11)。因此圣父,圣子和圣灵原本为一。
        三位一体的意义根本在于道。因此圣父的自身遮蔽,圣子被钉十字架并不意味着上帝的死亡,只要道长存的话。所谓的圣灵也必须显现为道。“我对你们所说的就是灵,就是生命”(约翰,6,63)。生命使人的生活成为可能。“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马太,4,4)。上帝不是一个一般的存在者,也不是最高的存在者,甚至也不是那与存在者不同的虚无。上帝就是他的话语,但是这个话语不是一般的话语,而是他的道。神的道就是神自身。他在沉默中隐去,在言说中显现。
        道形成了真正的开端。“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约翰,1,1-2)。一方面,道与上帝有别,这是圣子和圣父的差异;另一方面,道与上帝同一,这在于圣子显现了圣父。但是,圣子之所以是道,只是因为它说出了上帝的话。于是这个道不能理解为最高的存在者并成为一般存在者的根据。
        虽然道是真正的开端,但道的自身显明却是自身遮蔽。这是语言自身的悖论:一方面,道在语言之中,而且这种语言就是人的语言;另一方面,人的语言却远离道并遮盖道。所以,开端性的道最初并没有表达为语言,而是自然的神迹和先知的预言,此种预言基本上是以自然现象为载体的隐喻,这形成了“旧约全书”的主题,亦即关于神的话语。但是关于神的话语尚不是神自身的话语,因此它不是纯粹语言,也不是真正的道自身。于是神的言说必须与此告别,成为语言在人之中的言说。只是在此规定中,神成为了人的神并且成为了人。这就是为什么会道成肉身。因此“新约全书”就是神自身的话语,亦即神的启示。“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惠有真理”(约翰,1,14)。不过,道成肉身一方面是道的显明,亦即沉默成为了言说。神自身直接说话而且以人的形态来言说。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基督既是真正的神又是真正的人,不同于耶和华作为人格化的自然,也区分于奥林匹斯山上的半人半神。基督是道本身,亦即神的话,因此基督也是一言说者,传道者。但是基督的道是一种纯粹思想,而不是某种幻想和戒命。另一方面道成肉身也是道的遮蔽,因为道寓于肉中,而且是一具体的个体。虽然他在西方的历史上被视为一最高的存在者,但是他却是一历史性的个体,甚至是传说中的个体。然而个体化的道却不可避免地遮盖了道自身。
        死而复活却完成了这种遮蔽和显明的关系的翻转。一方面,肉体自身遮蔽,因为基督的复活不是血气的身体,而是灵性的身体,所以作为个体化的肉体在此种过程中自行消失。另一方面,圣灵自身显现,“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就差他来”(约翰,16,6)。圣灵所传的道虽然和基督的道是同一的,但是前者和后者又是相异的,因为前者不是个体化的道,而是道自身。所以圣灵自身的显现就是道自身的显现,而且它贯穿于语言之中,使所有的人与道相遇成为可能。
        上帝的道就是真理。“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翰,8,31-32)。这种真理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真理,亦即陈述和事情的符合,也不是存在论上的真理,也就是存在自身的去蔽,而是作为纯粹语言自身的启示,因此这种真理在根本意义上是真的话语。这是开端性的真理,它使存在论和认识论意义上的真理成为可能。
        基督的真理是爱,因此所谓神的话语可以说成是爱的话语,这是“新约全书”所要传达的消息-新的命令。人要首先爱上帝,其次爱人如己。这只是因为上帝自身就是爱,而且将自身给予了人。作为爱的命令,真理在此是关于人的规定。而这种规定正好实现于人与自身相区分,亦即不是不爱,而是爱。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基督要求不可发怒,报复,爱仇敌等等。
        这种真理是本原意义上的自由。“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稳,不要再被奴仆的轭挟制”(加,5,1)。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不可将你们的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加,5,13)。但也不是屈从命运。“听从命运的人,跟着命运走;不听命运的人,命运拖着走。”这只是主动和被动的宿命论,而不是自由。“对必然的认识”与“对规律的把握”仍然遗留了命运的阴影,因为必然和规律在此是规定性的。当然理性的自我规定与存在的去蔽进入了自由的领域,但是尚未理解道的自由的本性。道的自由在于否定,它是真理的话语对于人的话语的否定,因此它是最本原意义上的解放。
    
    2
        与神的话语不同,人最初的语言就是欲望的语言,因为人首先是身体性的存在,并被身体的欲望所规定。尽管人具有很多欲望,但是人的基本欲望是食欲和性欲,所以“他们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加,3,19)。人将自身的欲望偶像化,对它予以崇拜和赞美。在此人还只是等同于自身的欲望,“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雅,1,15)。欲望自身并不是罪恶。罪恶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人听从自身的欲望,而违背了上帝之道。于是人的欲望的语言成为了罪恶的语言:“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他们用舌头弄诡诈,嘴唇里有虺蛇的毒气,满口是咒骂苦毒”(罗马,3,13-14)。
        罪恶语言的本性就是谎言。一方面,它是对于真理的遮蔽,不是善,而是恶,另一方面,它是对于自身的遮蔽,因而它不是真善,而是伪善。所以,相对于神的语言作为真理,人的语言就是谎言。“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他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里没有真理。他说谎是出于自己;因他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约翰,8,44)。因此人最初的语言是欲望的语言,它作为罪恶的语言只是谎言,并规定了人的生活,但是这种生活只能导致死亡。
        人的话语和神的话语构成了谎言和真理的对立,“上帝是真实的,人都是虚谎的”(罗马,3,2)。这也形成了两种智慧,一种是地上的,“是属地的,属情欲的,属魔鬼的”(雅,3,15);另一种是天上的,“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雅,3,17)。这也是地上的语言和天上的语言的差异。
        由于神的话语是真理,人的话语是谎言,所以二者的对立成为了悖论。在人的话语看来,神的真理是谎言,不仅如此,“他们将上帝的真实变为虚谎”(罗马,1,24);但是在神的话语看来,人的真理是谎言,“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罗马,1,22),“因这世界的智慧,在上帝看是愚拙”(哥前,3,19)。于是基督的道自身就是悖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上帝的大能”(哥前,1,18)。这种悖论不是神的话语的荒谬,而是它的神奇。因此上帝的耻辱是上帝的荣耀,反之亦然。
        神的话语的这种悖论是对人的话语的否定,“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上帝,上帝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上帝的智慧了”(哥前,1,21)。作为的愚蠢的上帝的智慧将消灭作为智慧的人的愚蠢。这正是光明和黑暗的喻相。“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上帝而行”(约翰,3,19-21)。这样光最后战胜了黑暗,实现了否定。
        神的话语将在否定之中完成天地的变化,形成新天新地(启,20),从而将人由旧的家园置于新的家园(希,11,16)。同时人要完成对于自身的否定,“凡要救自己的生命,必丧失生命”(马太,16,25)。这就是从旧人到新人的转换(加,4,21)。在此转换中,人从属肉体的人到属圣灵的人,“如果上帝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罗马,8,9)。人的身体不是为了欲,而是为了灵。“身子不是为淫乱,乃是为主;主也是为身子”(哥前,6,13)。人的身体成为了圣灵的殿。
    
    3
        这种转变关键是语言的转变。人不是在现实世界,但也不是在一般所谓的没有语言的精神世界里与神相遇,而是在语言的世界里寻找到通往神的道路,因为神现身为道,亦即作为真理的语言。但是道离人不远,就在人的口中和心里。
        人走向神的最根本的语言方式是祈祷。祈祷是人的独白。它不同于对话,因为对话是人与世界的语言交流。独白正好中断了人与世界的这种关系,他要求回到人自身的语言。但是祷告作为独白不是一人在他人面前的言说形式,不管他人是在场还是不在场。于是祷告排斥了与他人的任何一种关联,它实际上使人置身于虚无,唯有语言,唯有神。“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查看,必然报答你”(马太,6,6)。这才能成为真正的祷告。
        但是祈祷作为独白不是自言自语。自身有声或者无声的言说是人有意识或者无意识与自身说话,它只是将人分裂成说者和听者。祈祷是人的独白,然而却是是人与神的对话。
        一方面,人向神说。但是并非一切都可说,而是要区分神的话语和人的话语。主祷文显示了如何在祷告中言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马太,6,9)。它首先愿神的圣名,权能和意志实现于世界;其次划分了人的欲望的界限。人希求实现可满足的欲望,同时要求排除不可满足的欲望:内恶和外恶。在人向神的言说过程中,神垂听人的话语。
        另一方面,神向人说。于是我们祈祷神,神却为我们祈祷。“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鉴察人心的,晓得圣灵的意思,因为圣灵照着上帝的旨意替圣徒乞求”(罗马,8,27)。
        神的话语在人祈祷的时候借助人的话语说了出来。因此,人的祈祷不在于人自身的言说,而在于倾听神的言说,并且将这种听到的话说出来。
        正是在祈祷之中,神显现自身。首先,神存在,神是他所是的;其次,神给予自身,亦即给予存在;最后,神让存在,也就是让一切存在。因为神的存在是给予,所以神是爱。(约一,4,7)。神给予他的给予,于是神给予爱。最后,神让爱。人在爱中获得爱。
    
    (圣经,中国基督教协会,1995,南京)
    1998年11月于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