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et revelabitur quasi aqua iudicium et iustitia quasi torrens fortis

 

萧功秦:新权威主义政治形成
中国的新权威主义政治已经形成,中国的政治决策领导中心今后不会受到自由民主派或党内极左的原教旨主义派的干扰。即使还有多种改革问题,预料中国在未来的多年里应该会是一个相对平稳的社会。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萧功秦前日在东亚研究所主办的讲座上提出对中国政治生态发展的预测。他在“从两极张力互动看中国政治变迁”的讲座上指出,中国政治已趋向稳定,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支持中国官僚政治的社会基层将会更壮大。

  他说,新权威主义政治的特色是,在摆脱原教旨主义者的意识形态的钳制后,决策者可以进行理性的选择。即使决策出现失误时,由于没有自由派和保守派各自给予极端的解释,将矛盾扩大,就不至于发生如80年代出现的六四事件。决策者可以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新权威主义政治也会带来腐败


  他说,虽然新权威主义政治带来较稳定的社会,但会给执政者带来惰性,使他们失去警惕性。也会使他们有恃无恐而转为腐败,带来严重的后果。

  萧功秦对中国自80年代以来的政治冲突与变迁做了宏观性的分析。他说,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政治呈现出自由派与保守派两极之间的拉锯战状态,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导致六四事件。

  不过,六四事件之后,自由民主派失势,与政治决策中心疏离了。此前以邓小平为主的政治决策中心本来是以党内的保守派(左倾教条主义派)来制衡自由民主派,自由民主派的失势,使得保守派也失去了留在决策中心的必要。同时,这派人士的支持力量来自元老派,元老们的逝世与退休,加上社会中产阶级的崛起,使得保守派更难有政治基础。

  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奠定新崛起的技术官僚领导层的地位,排除了保守派的干扰。

  另一方面,在90年代,技术官僚、下海的知识分子、企业家、白领阶层等数目都显著增加,使得江泽民领导的技术官僚政治获得更强的支持。

  他表示,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一些内部省份,如河南省普遍出现很强的挫折感。社会出现了一个绝望阶层,一大批下岗工人无所适从,一些人就和70年代的“老造反”结合。

  不过,他指出,这些人形成的政治张力,更多的是代表利益集团所呈现的张力,而非意识形态的。

  他也答复了听众提出的中国社会价值观走向的危机问题。他说,如果中国社会价值观走向多元化,各自表达了不同利益的诉求,这是多元民主社会发展的萌芽。如果价值观多为“相对化”,形成玩世不恭的思想,就如西方嬉皮士一样,基本上还能纳入主流社会的正轨。但是,如果整个社会的绝望阶层数目太大,社会走向非理性化,就会诉诸革命暴力的力量,人们需要一个革命的摩西。

  另外,人口的变迁、城乡的差距、经济改革带来的失业问题,都对政治领导产生压力。但这和两极化的80年代的意识形态之争是不同的。

  他说,中国在一个世俗化,没有信仰的时代,是有可能出现一些个别的地方上的“苏丹化”。也就是说一些地方领导,以恩威并济手段,造成手下忠于他个人,而他就把他所管辖的地方看成是他个人的,成为了一个地方的“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