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论法学家的人格                
--在中国政法大学97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词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王卫国

同学们:
今天,当你们完成研究生学业、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时候,我和所有的老师们,都为你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学校的全体老师,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同学们,当你们身着长袍,头戴方冠,手持法学硕士、博士文凭,向母校行告别礼的时候,你们是否意识到,你们已经取得了一种特殊的荣耀,一种特殊的身份?这种荣耀和身份就是:你们已经成为法学家队伍的一员。
说到法学家,我要顺便提到近代的罗马法复兴运动。公元12世纪,由意大利波罗尼亚大学开始,欧洲各国的大学纷纷开设罗马法课程。学生毕业后从事法律职业,就把他们从大学里辛勤学来的罗马法运用于实践。于是,便形成了一种日益增长的社会力量,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法学家等级"。随着法学家等级的形成、壮大,到了15、16世纪,一场以法律罗马化为标志的法律统一运动席卷了欧洲大陆。法学家们满怀激情地投身于罗马法的研究、注释和传播,进而投身于法典的编纂,推动了法律的改革和进步。
总结各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我们不能不注意到法学家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的独特作用。为什么?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知识、才华和出色的工作吗?不是。在一个社会中,以自己的知识、才华和出色工作而作出贡献的社会群体绝不止法学家。法学家的卓越之处,在于他们的人格,在于他们所具有的一种为社会所需要而且为社会所崇尚的品格,这就是正义精神和理性精神。法学家追求正义,但是他们是以理性的方式追求正义和实现正义,这是法学家不同于那些动辄高呼"造反有理"的极端正义论者的地方。法学家讲求理性,但是他们始终把正义的价值作为其理性的指导,把对正义的追求贯彻于他们的理性思维之中,这又是法学家不同于其他科学家的地方。
说到正义精神,我们不由得想起人们心目中的正义女神形象:头戴蒙眼布,一手握宝剑,一手持天平。宝剑象征惩恶扬善,天平象征公平裁判。蒙眼布则象征不受任何利益诱惑和个人情感影响的公正无私。
那么,为什么正义女神需要有蒙眼布?这是不是意味着,即使是正义女神,也免不了利益诱惑和个人情感的影响?确实是这样。所以,正义要求她在执掌宝剑和天平时,必须蒙上眼睛。这蒙眼布,表达了一种很重要的理念。它也许就是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克己复礼"(所谓"礼",就是制度、规范)。这也可以理解为佛教所说的"回到本心"。为什么需要蒙眼布?这是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诱惑,英文叫temptation。诱惑是通向邪恶(evil)之门。所以,西方的基督徒在向上帝祈祷的时候总是要说:"Let us not into temptation. Deliver us from the evil one."〔不叫我们遇到诱惑,救我们脱离邪恶。〕可是,对那些执掌宝剑和天平的人来说,不遇到诱惑,实在是太难。因为,既然你的任务就是面对邪恶,战胜邪恶,你就不能不面对诱惑和设法战胜诱惑。经验证明,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制,总是免不了受到三个方面的侵扰:金钱、权势、人情。而任何一个法学家,也免不了钱、权、情三方面的诱惑。所以,我们看到,那些堕入邪恶深渊的执法者中,有贪赃枉法的,有循情枉法的,也有因畏于权势、巴结权势或者谋求权位而背叛法律践踏法律的。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有蒙眼布,或者说,我们需要有内在的自我约束。怎样自我约束呢?有两种办法。其一是律行,即恪守自己认定的行为规范,"非礼勿动"。其二是律心,即就是坚信自己认定的道德准则,"非礼勿想"。律心为律行之本。而律心之道,依我之见,不外八个字:"虚怀正志、归仁向善"。虚怀,就是胸襟坦荡,少私寡欲,不计较名利,不患得患失;正志,就是顺天循理,博济众生,以天下为己任,志在立功立德立言;归仁,就是开明无执,泛爱兼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向善,就是抱朴守素,儒雅超逸,;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浩然之气。
在法制国家里,法学家是最受尊敬的社会群体。因为,他们是一群志趣高雅、学问高深、品格高尚的人。而一个人是不是够得上法学家的称号,严格地说,不是靠他的文凭,也不是靠他的几本著作,而是靠他以毕生的实践去证明他的志趣、学问和人品。所以,任何一个曾经获得过法学学位的人,一旦他揭掉蒙眼布,由诱惑之门堕入邪恶的深渊,他就不再是法学家;他只能被称作法律职业者的败类。
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能在这里谈论法学家的理性精神。我深信,处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人欲横流、腐败之风和萎靡之风盛行的年代,无论对法学家还是对整个社会,正义精神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法治,走向现代化。我们终将战胜腐败,战胜邪恶。国家正当用人之时。而古往今来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一定是能够通过战胜诱惑而使自己人格升华的人。同学们,一定要立志,去担负跨世纪的历史使命。当你们走出这所学校的大门时,我希望,你们从这里带走的,不仅仅是从事法律职业所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有作为法学家所应当具备的正义精神和理性精神。
临别赠言,我要说的只有一句话:"保持法学家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