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孙立平: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差序格局”
“关系”、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一)
中国学术城

  
        “关系”、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
    社会关系,无疑是社会学中最古老而传统的研究课题之一。但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对于正式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的关注,特别是对这些研究领域中概念精确化和可操作化的刻意强调,含义广泛而又多少有些模糊的社会关系概念受到明显的忽视。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些年来新制度主义的兴起,社会关系在社会学分析中的作用开始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性”(embeddedness)理论的提出,使对社会行动和社会制度的分析,必须被重新置于对社会关系的分析的基础上。“嵌入性”理论提供给人们的启示是,经济、政治等行动都是嵌入于社会关系之中的。因此,对社会关系的类型和性质的研究,就成为理解社会中的那些重要的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基础(Granovetter,1985)。
        
         一、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差序格局”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了“差序格局”这一极为重要的概念,以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关系的特点。费先生以他的风格形象地解释了“差序格局”这样一种社会关系类型的特点。“西洋的社会有些象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象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的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对于这种性质的社会关系,费先生称之为“团体格局”。而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社会关系则与此明显不同。“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象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费先生将这种社会关系模式,称之为“差序格局”(费孝通,1985)。
    对于费先生的生动而形象的描述,也许我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概括。首先,能够造成和推动这种波纹的“石头”是什么呢?费先生明确地讲到,是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血缘关系。也就是说,这种社会关系的基础,就是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特别是血缘关系,这种“缘”就是社会关系的基石。其次是,这种社会关系的模式具有怎样的一些特点呢?从费先生或明或暗地讲到的,至少有如下几点。第一,“自我主义”。从上面对这种关系的描述中就可以看出,在这种关系格局之中,自己总是这种关系的中心,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第二,公私、群己的相对性。在这种格局中,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可以说是公,是群;向外看就可以说是私,是己。两者之间没有清楚的界限。第三,特殊主义伦理。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得看所施加的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第四,人治社会。其特点在于,所用于维持秩序时所使用的力量,不是法律,而是人际关系的历史传统。第五,长老统治。这是一种包含着不民主的横暴权力、民主的同意权力以及教化权力等复杂内容的权力结构。应当说,整个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制度安排和权力运作,都是以这样的一种社会关系模式为基础的。
    但应当看到的是,尽管可以作这样的一些概括和引申,不能不注意到的是,“差序格局”这个概念是在一种类似于散文风格的文章中提出来的,而不是在一篇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论文中提出来的。在文章当中,没有对于概念的明确定义,而是一种极为形象但又很难用准确的术语进行描述的比喻。对于“差序格局”这样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基本上没有理论的概括和说明;对其进行的分析,基本是融化在一种叙事式的描述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在这种分析中所见到的是一种极有洞见和启发的思想,而不是一种严格的学术结论。更为令人遗憾的是,在费先生提出“差序格局”这样一个极有意义的概念之后,无论是他自己,还是社会学界的其他人,都并没有对这个蕴涵着极大解释潜力的课题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更不用说,将这一分析与对现代中国社会中社会关系的变迁的研究联系起来。
    能够见到的唯一例外,是香港中文大学在70年代所进行的一些研究。在这些研究中,研究者们试图将由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这一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概念,用于分析现代香港社会中社会关系的演变及其类型。在这些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工具性差序格局”。按照李沛良先生的解释,这样的一个概念,表明了人们运用传统的文化资源来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建立功利性社会关系的努力。李沛良先生说明了“工具性差序格局”这个概念的五个方面的含义。(1)社会联系是自我中心式的,即围绕着个人而建立起来;(2)人们建立关系时考虑的主要是有实利可图,所以,亲属和非亲属都可以被纳入格局之中;(3)从中心的格局向外,格局中成员的工具性价值逐级递减;(4)中心成员常要加强与其他成员亲密的关系;(5)关系越亲密,就越有可能被中心成员用来实现其实利目标(李沛良,1993)。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香港近些年来社会关系的变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可以认为,尽管对“差序格局”的概念是否严格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其中的许多问题也应当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澄清,但不管怎样说,“差序格局”这个概念,应当是分析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关系结构的一个基本的概念,同时也是分析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社会关系类型演变的一个需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