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http://www.gongfa.com/

       赵诚   
 
读金雁『新饿乡纪程』札记
 


  苏东转轨已逾9年,但国内少有客观真实,较全面地描述苏联东欧转轨情况的书籍,新华出版社推出的"学人文库"丛书中金雁女士的『新饿乡纪程』,不但有对转轨前后的苏东近距离的描述,而且有理性的思考,既反应了作者在苏东问题上的专业素质,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类进步的终极关怀,也算是填补了中国学界的一个空白。

  十月革命是20世纪对人类社会具有最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他的影响直接所及关系到十几亿欧洲和亚洲国家人民的命运,"其兴也,悖焉,"曾引起中国知识界重要精英的认真关切,极力宣扬,在他们的影响下,一代青年中的众多精英选择了苏俄式的救国道路,为之流血牺牲。而在1989年到1991年东欧苏联相继抛弃了列宁式的共产主义道路,这又是20世纪影响人类的重大事件之一,特别是在苏联解体时,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其亡也,忽焉"!对此不可避免地对世界和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重大事件中国学界则长期回避,任凭一些跳梁小丑妖言惑众。金雁女士的『新饿乡纪程』为中国学界打破了这一沉默。

        一、走向民主--多重变奏曲中的主旋律 

  从1989年春波兰的团结工会和统一工人党政府在圆桌会议上,达成"历史性的妥协",允许团结工会以合法的政治身份参加波兰的议会选举后,正式开启了苏东巨变的历程。此后,一个个东欧国家在1989年相继抛弃了列宁主义式的共产主义模式,除罗马尼亚外,大部分东欧的原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一历史巨变中,都避免了流血,政治转轨的过程多则数月,少则几日,令人目不暇接。这一进程,可以说没有任何有影响的社会力量对此进行过认真的抵抗,抛弃旧模式,几乎成了东欧各国全社会公认的必由选择。到1991年8.19政变后,苏联也正式解体,为整个苏东的政治巨变划了句号。在8.19事件后,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苏共解散,偌大的一个苏共,竟无一个支部为之游行抗议,平时苏共有多少专司党务久食党禄的衮衮诸公,在此亡党之际却无一人为之抗争,真可谓"呼喇喇,大厦顷"。面对这样的一个涉及十几个国家几亿人自主地重新选择生活巨大的历史过程,难道仅用出了一个放弃了旧原则的领导人,可以解释得通吗?

  金雁女士在1990年巨变之后到了波兰,并利用假日考察了不少东欧和原苏联的国家,用许多生动的观察和冷静的思考,给读者勾勒出了这一历史走势的底蕴。这就是人民抛弃了旧的制度,人民选择了新的生活。

  首先从波兰说起,波兰人民和其它东欧国家的人民一样,在原体制下,许多日常消费品甚至食品经常性地处在匮乏状态,长年实行一般社会在紧急状态下才实行的配给制,而人民在对政治或经济生活不满而走上街头时,几乎每一次都遭到镇压付出血的代价。在波兰从56年的波兹南到70年底的格旦斯克,波兰工人的每一次抗议都遇到了政府的真枪实弹,在56年的匈牙利和68年的捷克针对旧体制的改革也都被苏联坦克的履带碾碎。80年代初为了取缔合法的团结工会运动,波兰实行了军管,但是剌刀并不能遏制人民对新生活的渴望。在人民要求新生活的大潮流下,波兰当局率先与人民达成了"历史性的妥协",避免了流血的变革。但在"1989年大选,波党(统一工人党)在自由竟选举议席中一席未得,创下世界议会民主制历史上执政党竟选惨败的'零的记录',甚至在照顾性的分配议席中,波党人士也绝大多数在首轮投票中落马,只是在第二轮投票中,在团结工会方面也力劝选民给个台阶下的情况下才凑够了分配给的议席。如此落魄,是连最右倾的人士也料想不到的"(1)。无疑,失尽人心的波兰执政党在人民抛弃他之前,它一定早已抛弃了人民,否则怎能落到如此悲哀的下场。

  而在金雁笔下的写出巨变后的巴尔干小国保加利亚新领导人"平民总统热列夫"在普通住宅小区租住一套50多平米两居室朴素的生活时,也画出了腐化出名的前保加利亚统治者日夫科夫"除豪华的领袖官邸外,全国各地都有他的离宫别馆、高级专用别墅、专用休养地,更不用说特供的商店,医疗、娱乐设施等,单为打猎就在国内设了六处政治局委员专用猎场。此外,保加利亚还投巨资以社会福利为名建了一座豪华的'和平旗帜'活动中心,先后由日夫科夫的儿女亲任主管,实际上是又一处'皇宫'。"日夫科夫不但生活腐化,而且"盛行家庭政治,任人唯亲,裙带之风令人厌恶。日夫科夫的女儿柳德米拉是政治局委员,外甥马列耶夫是把持重要部门的长官和中央委员,就连智力低下、生活放荡的小儿子弗.日夫科夫,这位索非亚城有名的花花太岁,也委以文化部部长、中央委员之重任。1987年,因小日夫科夫劣迹昭彰和近乎弱智的表现太出格,党内一批著名学者教授'上书'要求撤消其职务,被老日夫科夫打成反党集团。"而朴实的平民总统"热列夫一家的状况与日夫科夫时代相比,真令人感慨!"(2)受人尊敬的热列夫总统和遭人痛恨的日夫科夫的个人品质固然不同,但从根本上说,权力不受制约的制度,才是日夫科夫这样的人为所欲为的原因。所以在时机到来时,保加利亚人民抛弃这样的领导人和这样的制度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总的来看,在初历剧变后的东欧,原执政党中还能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而东欧各党的队伍在失去政权后几乎是土崩瓦解般萎缩的事实,也给人以一个教训:在人们不习惯讲真话的环境中,真正具有信念的人是多么稀少!"(3)

  苏联是按照列宁主义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其建立伊始就出现了法国大革命式的以革命和多数人的名义伤及无辜,金雁在"苏联记行之二"中为之惊愕的苏联青年团员唱的关于列宁爷爷的那支歌,和后来俄罗斯当局为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重新的安葬实际上真实地反映了苏联人民对那一段历史在道义层面上的反思。在斯大林时代,轮翻的政治清洗和残酷的政治迫害,使数以千万计的无辜者为之丧生。严重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在使苏联的内外政策都带有明显的帝俄政治痕迹,危机四伏的民族矛盾只是在长期军事高压下才得以暂不爆发。勃列日涅夫时代,社会生活停滞,日用品匮乏,官僚主义严重,贪污裙带之风盛行,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之时,苏联的经济在计划体制和粗放方式的运行下,已经失去了增长的势头,逐年下滑。金雁在"消费品变奏曲"中指出,苏联自十月革命后,73年的时间里,"几乎一直处于商品短缺、市场匮乏的状态""我在苏联走了一遭以后,有个感受:现在对一般苏联老百姓来说,不管你是什么党派、什么主义,只要你能解决消费品供应,就不愁一呼百应,举国拥戴。"(4)80年代后期,中国学界评论戈尔巴乔夫在苏联的改革是苏的对外战略使其经济难以承受,这种对外战略造成了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所以才进行改革。苏联人过去也归咎于军事包袱太重,领导人片面重视重工业的策略思想。但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军事包袱明显变小,"戈尔巴乔夫就经济思想而言决不能说是个'片面重视重工业'的人,可是他上台这几年不仅回春乏术,反而治丝益棼"。最终苏联人也认识到"根本问题出在体制上"。(5)在这种形势下,戈尔巴乔夫积极想在政治和经济上对旧体制进行改革,而且也迈出了重要的几步,但其在政治上进行艰难的危机重重的改革之时,对经济改革的实质性步骤始终议而不决,问题并不是不知道如何改,实际上各种方案都有,其中一些方案比一步到位的成功的东欧国家的经济改革方案并不保守,但在经济运作方式上从计划到市场必须经历一个物价放开、财政紧缩的痛苦的社会阵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承受转轨痛苦的人民承受力与对做出这个转轨决定的政府是否认同关系重大,问题恰恰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已经认识政府的民意基础脆弱,无力承担风险。金雁写道:"雷日科夫政府的一位发言人兼经济学家在解释苏联为什么不能实行'休克疗法'时就说:波兰人经过十年的奋斗,终于有了一个他们信赖的政府,在这个政府实行'休克疗法'时,尽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了30%,但他们一声不吭地挺过来了。而雷日科夫政府要这么干,那还不炸了锅?他因此慨叹政府目前得到的社会信任度太低,要求人们谅解政府的苦衷。"(6)就是在这种社会要求进一步改革,而政府缺乏勇气前进之际,苏共保守派发动政变,企图开历史倒车,因此,他们的政变一开始就注定是短命的,他们的命运必定是悲哀的。他们的这一作法,使人民对苏共自我改革努力完全失望,人民最终彻底抛弃了苏共。8.19政变后,"庞然大物的苏共在总书记'建议'下黯然解散,全国从中央到基层没有发生一次

  有组织的抗议。当时作为人民代表第一个起来抨击叶利钦'禁共令'的并不是哪些久食党禄的衮衮高官,而是曾因持不同政见被开除出党,此时恢复党籍不久的民主社会主义者麦德维杰夫。他后来沉痛地提到:那天有成千上万的群众把党中央大厦围得水泄不通,'然而他们不是去捍卫党,而是去争着向离开大厦的苏共大员吐唾沫的。若不是当局组织了警察线拦住群众,保护他们撤离,他们就可能受到人身伤害'。麦德维杰夫叹道:党已被人民抛弃了!"(7)其实,这正是一个政党脱离了人民群众,寄生在一个用强制力量维持的政权下必然产生的结果。

  从『新饿乡纪程』一书中看,苏联东欧国家的政治转轨,其一,基本上都是和平变革,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抛弃了旧制度。而旧体制下的领导人,也大都明智地放弃了对这一毫无希望,不得人心的旧体制的维护。只有罗马尼亚领导企图用暴力抗拒变革,其下场是众所周知的。其二,并不存在对原共产党人的政治迫害问题,他们在新体制下享有自由表达的空间,问题是他们自己是否持有原来的立场。其三,原共产党人重组的左派政党不但合法存在,而且除捷克(左翼社会党无法赢得选民)外,大都在议会里成为主要党派之一,其中不少重新执政,或现在正执政。如波、匈、罗、保、南,波罗的海国家也基本如此,独联体国家基本上是前共产党人执政,新组建的俄罗斯共产党在议会中已成为最大的党派。就是叶利钦也是前苏共政治局候补委员,莫斯科市委书记。其四,巨变后的东欧国家左右两翼政党都遵守了民主政体的"游戏规则",政坛形成了在左右两方轮流执政的"钟摆"效应。原苏联的大多数国家,也都在快慢不等地适应新的民主政体的"游戏规则"。总之原苏联和东欧国家情况虽各有特色,但政治变革的主旋律则是走向民主政体。

  90年代初,中国国内一些人别有用心地说,转轨后的苏东共产党人受到了迫害等,看来只是用套用传统政治模式思维,妄加演绎的胡说,金雁这本书问世后,这些妖言可尘埃落地了。至于当时有人在一些内部会议上威胁听众说,原东欧国家的部长在变革后去看大门,所以我们一定要防止演变云云则只能是令人无限地感慨!当年积弱积贫的中国在寻求现代化道路时,陈独秀、李大钊,在中播下得是共产主义救中国的龙种,瞿秋白、方志敏、江竹筠等为之献身的理想是共产主义救国的事业,退一步说,也许他们的救国模式今天并不象当初那样吸引人,但是他们真诚的救国追求和为救国理想而献身的气贯长虹的精神,无论什么时候都使后来者肃然起敬。而这些不肖的后人亮出共产主义的旗号时,却在旗帜上写着是自己的官位和特权,这样公开宣扬小集团特殊利益居然不以为耻,九泉之下哪些为理想而献身的共产党人们能躺得安稳吗?。我不知道说这些话的人,是否想到过他们也需面对为了中国的进步在这面理想主义的旗帜下死去的亡灵。

          二、走向市场--艰难的脱胎换骨

  计划经济的失败,一方面体现在它无法对千差万别、日新月异的人们生活的需要做出反映灵敏的计划,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公有产权实际上无人负责的产权所有者虚置,管理者、经营者,不受"预算硬约束",生产者在大锅饭里混日子。粗放、低效、浪费是它的显著特征。从根本上说它不能有效地充分发展人的潜力。计划经济模式实践的失败,这已是包括曾经遵奉它的绝大多数世人的共识。但是改造这个按着一个超越现实的理念建立起来的经济模式,使经济重新回到市场的历程,却是想不到的艰难。"笔者在东欧时,曾多次听人讲过'两个'没想到'':'共产党政权垮得这么容易,连反对派都没想到;而私有化改造搞得那么艰难,连共产党人都没想到。'"(8)从作者对东欧前苏联国家的考察看到,经济的转轨确实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脱胎换骨的改造。作者在宏观上分析了从东欧到前苏联的经济结构的调整"休克治疗"和产权的改革"私有化"过程中,各种具体情况和措施的得失,在微观上,通过对波兰特大国企克拉科夫钢铁联合企业,在体制上和生产方式上彻底现实"两个转变",成功经验的"案例分析",不但描绘出了经济转轨的生动画卷,而且让读者感受到理性的清晰分析。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首先要调整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宏观经济结构,这就要重新建立各种商品的市场(包括开放外贸和货币市场),通过市场调整被人为扭曲的商品价格(包括劳动、资本的价格、),放弃在价格扭曲基础上形成的政府财政补贴并建立新的税收体系,在无效的经济活动中,这种补贴几乎成了所有计划经济国家入不敷出的财政的沉重负担。同时还要让市场调整在商品匮乏下人们花不出去的大量过剩货币的价格。在这个震荡调整中由于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很多企业的产品也许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可改造的企业也许在金融市场上无法找到足够的资金,必然会出现工厂开工不足,甚至工厂发不出工资,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同时还伴随着物价飞涨(货币价格调整),领取退休金的人领到的退休金赶不上物价上涨。这个一次到位的宏观经济结构调整被人们称之为"休克疗法",在这个痛苦的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人们付出的艰难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其次,经济的转轨,还必须对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无人负责公有制产权进行有人负责的所有权改造。这是建立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个过程被人们称之为"私有化"。实际上公有产权结构也是彻底的计划经济在宏观和微观经济结构上的重要特征。在计划体制下,积累起来的庞大的全民所有的国有资产,如何进行产权改造,这既涉及到十分敏感公平的问题,又涉及到私有化后的企业有无效率的问题。

  金雁女士在书中对经济转轨中前苏东国家的描述是非常生动和深刻的,其中包括左右两翼的一些著名政坛人物。从捷克的"休克"和"私有化"同步进行,一次痛苦,一步到位,既公平地分配了原公有财产,又兼顾到了经济效率的成功范例,到波兰、俄罗斯、前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的分两步走经济转轨,中间先经历"休克"痛苦,之后迎来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到位后的财政盈余、通货坚挺,甚到有了出口顺差的"舒适期",之后由于产权改革没有到位,资本市场未建成,企业产权虚置,企业不能真正成为市场中的行为主体,整个经济无法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进行运作,宏观经济再次陷入"二次阵痛",上述国家不得不在"二次阵痛"中,继续沿用政府"财政拉动"的计划式经济运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艰难的产权改造。走得较快的波兰已结束了"二次阵痛",沉疴甚深的俄罗斯,在独联体中也走在前列,比没有进行"休克疗法"的白俄罗斯、乌克兰,经济状况好得多,而且已接近"隧道的尽头"。捷克经济一次痛苦的激进转轨,迅速完成了从计划到市场,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到92年时经济回升,95年时已完全复苏,经济增长是"出口拉动",也就是说与世界大市场已溶为一体。到95年时转轨中的东欧国家经济呈全面复苏之势。当然,即使是东欧最成功的转轨国家也不是所有经济转轨中的问题都彻底解决了。在这场大转轨中,各种趣事也是层出不穷。匈牙利由于原来在计划体制下进行了一些经济改革,经济条件比其它东欧国家略好,因此一开始没有采用"休克疗法",只是进行产权改革。但几年后匈的经济走到了捷、波的后面,社会党执政后不得不进行"休克疗法"的补课。波兰的受"团结工会"支持的政府,由于"团结工会"在产权改革上有"工联主义"的倾向,在"休克疗法"同时,政府无法迅速地进行"大众私有化"的变革,不得不在"二次阵痛"后成为大众的出气筒被赶下台,而继任的左派社会党政府,则推行了右派政府无法完成的"大众私有化"方案。俄罗斯的盖达尔虽因"休克疗法"不得人心被迫下台,但继任者仍不得不执行其政策。捷克总理克劳斯一方面因其彻底的"休克",遭国人痛骂,一方面国人还越来越多地把选票投给他。这位给捷克经济做手术的主刀大夫,"反对权贵私有化"主张"大众私有化",他改造产权的思路是"在起点平等状态下找到最初的私有者,在规则平等状态下找到最终的私有者"。在他的主持下,捷克是除东德外第一个迅速有序地完成产权改造的东欧国家。他的"人不能分两步跃过豪沟"的名言,不得不使人对他的超人胆识拍案叫绝。他是全世界从计划到市场的经济转轨中真正的大英雄。

  总之,作者用令人信服的大量事例证明了脱胎换骨的经济转轨,如同经历"炼
狱之门",不论是剧变还是渐变都必须经历这样的痛苦。彻底的剧变不但可缩短阵痛时间,而且可防止不公正的权贵"自发的私有化过程"。多年来,我们国内有那么一批人,对东欧和俄罗斯经济转轨中遇到的困难总爱妄加评论,先是说捷克波兰"休克疗法"如何一团糟,之后又说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如何"错误",其影响所及,至今新闻中还说盖达尔的继任人纠正了前任"休克疗法"的错误。其中一些人对东欧国家"私有化"中的一些现象,恶意歪曲,说什么"反攻倒算",『新饿乡纪程』对这些说法都有澄清。

  有些人对人家转轨时困难和痛苦幸灾乐祸地乱加点评时,对中国的渐进式转轨沾沾自喜。其实人家通过几年完成的转轨,我们中国搞了20年还在进行"攻艰战"。其间经过三次财政金融紧缩,失败的价格闯关,直到90年代中后期才基本开放了商品价格,甩掉了大量的财政补贴。20年来经济虽然连年高速增长,但经济效益不高,生产率没有提高,工业的资金利税率90年以来逐年下滑,税收逐年增加,但整个财政依然是入不敷出,赤字不减,国债日增。至今经济增长还不能说摆脱了靠"财政拉动"型的粗放经济,多数企业效益低下,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中央向地方放权后,一方面中央投资上项目 ,一方面各地方大量投资上项目, 实际上都是政府行为,造成大量重复建设项目和泡沫经济行业,这种对稀缺资源--资金的浪费,是一个不"瞎指挥"的中央计划投资体制所不及的。在财政无力投资后,各级政府又指令银行融资,在投资膨胀带来通货膨胀,经济秩序失衡时,中央就紧缩银根,这时重复建设造成的的新老无效企业无法在市场上完成产品的销售,因此无力支付原料费用和投资贷款,从而造成一大串企业债务链,并把银行也拖入困境。整个经济多年来跳不出"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格局。最近一次的金融紧缩后,宏观经济实现了软着陆,虽然避免了迫在眉睫的金融灾难,但又出现了市场萎缩即"二度痛苦"的前兆。1998年的新一届中央政府在带头减轻日益膨胀的财政负担,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调整的同时,不得不对困难重重的金融业和国企进行仍不能彻底到位的金融体制和企业产权的改革。在这样艰难的经济局面中,在投资结构上还得靠政府行为来拉动经济。说到底,中国现在既没有形成真正的资本市场,也没有进行国有企业产权的彻底改革,银行和企业都缺乏"预算硬约束",没有成为市场中的行为主体,甚至新出现的乡镇企业也存在着产权不清。政府依然不得不在各层面的经济领域中进行具体干预,其中包括为国有企业选一个好领导,配一个协调的"党政工团"班子。从中央、地方政府到企业,都没有摆脱计划体制下的投资饥渴症,政府在财力不济、金融紧缩时就在税外加费,企业在正常渠道无法得到资金时就违规拆借、集资。这里且不说还存在着大量的寻租和企业经营者自发的私有化现象。我们这种旷日持久的渐进式转轨是否肯定比东欧俄罗斯的激进式转轨优越?此外,各国还有不同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看还是少对人家的转轨措施说三道四,多进行深入研究为好。

           三、透过历史的迷雾看左派复兴

  『新饿乡纪程』中作者通过"左派复兴以后"、"明日俄罗斯:又一个魏玛共和国?"、"否则就永远不能讲了"等文章,对转轨中的东欧和俄罗斯的整个政治思潮进行了长镜头大范围扫描,对各种主要思潮还有聚焦分析,对俄罗斯的分析尤其发人深省,具有警世之义!

  作者首先分析了剧变后东欧国家的原反对派大都选择了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成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右派。实际上自由派组成的右翼在西方政坛上是中右力量,不是西方国家具有极端民族主义色彩的极右力量。而原共产党人新组建的社会党左派阵营全都选择了民主社会主义,或称为社会民主主义,并申请加入社会党国际。民主社会主义在西方国家的政坛上属于中左政治力量,不是极左政治力量。从近20年西方国家自由派右翼和民社派左翼的施政纲领发展趋势看,中左和中右存在着明显的趋同的倾向,在保护公民的基本人权和维护多党民主政体上原本就目标一致,在国家退出竟争性经济领域和施实社会保障即福利社会方面,两派已无根本分岐,政争只体现在对具体问题的轻重缓急不同的处理方式上。因此,剧变后的东欧国家在政坛上形成的左右两支政治力量,都是建设性的稳定政治力量。而不是具有潜在破坏性因素的极端主义(如极端民族主义、反犹主义、法西斯主义)政治力量。东欧国家的左派复兴之后,并不意味着列宁式的共产主义得到了复活,到是体现了当年被列宁大加贬斥的修正主义--第二国际的主流派,伯恩斯坦、考茨基为代表的另一支社会主义流派被发扬光大。

  恩格斯去世后,代表世界工人运动的第二国际出现了分裂,一派以德国社会民主党中的伯恩斯坦为代表,该派以恩格斯晚年的思想为指导方向,修正马克思主义中的暴力革命、多数人专政、布朗基主义,主张跳出用辩证法演绎社会发展的陷井,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止境,也不可预料,不能人为地规定发展阶段和终极目的,提出"运动就是一切",主张通过议会民主道路谋求工人阶级的利益。另一派以德国社会民主党中的卢森堡、李卜克内西为代表,主张坚持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考茨基为中间派。后流亡中四分五裂的俄国社会主义者中列宁支持卢森堡的主张,参与了第二国际内的论战。1903年列宁提出了新的建党原则,主张组织严密,指挥集中,实行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列宁承袭马克思用辩证法推导的无产阶级是代表消灭资本统治的、向未来新社会革命的力量,是人类社会先进阶级的结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认为从事共产主义运动的人是无产阶级中的先锋队的学说,认为无产阶级和其先锋队中不能容忍不同派别的活动,列宁认为这个先锋队应由其中的精英分子组成职业革命家集团领导,在其领导下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并利用政权的革命暴力性质改造社会。当时,伯恩斯坦认为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和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建立新社会是用辩证法演绎的社会发展规律,以一个阶级为名的多数人的专政必然剥夺少数人的合法权利,认为列宁的通过夺取政权改造社会的思想是布朗基主义,不是马克思的主流思想。十月革命后,按列宁主义建造了一个新社会,但它的政治生活方式甚至没有得到列宁在第二国际中最忠实的盟友卢森堡的承认。她认为:"无产阶级的专政应该是整个阶级的专政,而不是少数领导人利用阶级的名义实行的专政,专政意味着实行民主,而不是取消民主,专政必须服从全民的控制。而没有出版和集会的完全自由,没有言论自由,那么各个公共机构的生活就会是虚伪的,官僚风气必然盛行,这不是无产阶级专政,而是一小撮政客的专政。"(9)因此,"她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反民主的专制倾向。"(10)列宁死后,卢森堡这位为其事业殉难的先贤,也被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打到了机会主义者的行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战争的性质、帝国主义国家的性质和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上,列宁与原第二国际的中派考茨基观点严重对立,考茨基认为资本主义向世界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农业地区扩张具有进步意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并不垂死,而是有着无限发展的可能,这些国家之间也不必然导致战争,他们之间不是你死我活,而可能走向资本融合在一起,和平地发展成国家联盟,最终发展成前途远大世界联盟。劳动群众在这阶段上夺取政权才是一条牺牲最小、痛苦最少的道路。列宁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已经没落腐朽垂死,它在前资本主义的农业地区扩张已没有进步意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必然导致战争,因此,无产阶级应当立即发动革命。在论战中,列宁斥考茨基为机会主义,并认为他已彻底滚到了伯恩斯坦的一边。

  十月革命后,列宁为了和第二国际主流派伯恩斯坦、考茨基等人的机会主义观点的斗争,以苏共为首联合其它社会主义运动的左派政党,组织了第三国际(共产国际),后于二战中解散。二战后在第三国际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阵营也因中苏分裂而解体,苏东巨变后,这一系脉走入历史低谷。而第二国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1923年改组为"社会主义工人国际",1940年于二战中瓦解。1944年英国工党着手恢复该组织,1951年在原"国际"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社会党国际。社会党国际主张走有别于苏联式共产主义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今天,列宁式的共产主义在苏联和东欧已成昨日黄花,而第二国际的余脉则演变成社会党国际,在欧洲和澳洲、日本的政坛上成为主要的政治力量。在国际政治生活中社会党国际也是一支重要的维护和平的力量。当年,论战双方的观点,被后来的历史怎样验证,在经历了苏东巨变之后,任何真正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人都不应该回避,而应该实事求是地认真总结。

  从当年第二国际内的论战到苏联东欧列宁式共产主义的失败,至少证明了三点,一、按照先锋队--精英集团理论组建的政治经济运作体制,在实际运行中缺乏修错机制,因为在理论上没有认为先锋队中的精英集团有犯错误的可能,所以在制度设计上没有对领导犯错误时的纠错机制,只有保证贯彻领导决策的机制,任何下级机关和个人的自发修错行为,在机制上都设计成为反对精英正确领导的逆历史进程的错误行为,而实践证明这个精英集团的领袖并不是永不犯错的上帝,而是也常可能犯错误的普通人,甚至不能保证不受各种现实利益的诱惑和权力的腐蚀;二、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已垂死腐朽和必然导致战争之说失之武断,二战后的历史到是向了国际资本的融合和国家联盟的世界一体化方向,而按这一理论设置的适应战争和革命的政治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及对外政策不适应和平时期社会的全面发展;三、认为在资本主义下两大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必然导致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革命的推理与实际发展不符。西方国家并没有在两大阶级斗争中走向革命,而是通过议会斗争劳动人民的生活大有改善,同时社会中出现了一个稳定多数的中产阶级,在这种形势下,该理论中对西方国家人民通过合法斗争取得的重大社会进步的可能性的彻底否定,很不利于正确对待和学习西方国家在后来社会发展中取得的对人类社会有进步意义的重大成果。在这种沉痛的历史教训前,所有信奉社会主义的人对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者选择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其次,苏联解体后,处于困难的经济转轨中的俄罗斯,在国力和外交都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不少俄罗斯社会成员心理失衡,思想混乱,导致极端主义思潮泛滥,出现了向一战后魏玛德国方向演变的可能性,作者对此进行了有远见的审视。当然作者也从世界的不同历史时代和俄罗斯国内本身存在的建设性力量这些新因素中,指出抑制魏玛化可能还是很大的,同时还指出经济能否尽快复苏,对俄罗斯社会能否克服极端主义思潮的蔓延关系重大。从巨变后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厢情愿地和平分家,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泛滥,可以看出在大帝国中生活的主体民族背着多么沉重的历史遗产。

  再次作者对俄罗斯的左派复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俄国左派复兴之初,民主社会主义曾占主导,包括新俄共重建之初也有很重的社会党色彩,后左派中俄共一党独大,但俄共褪去了民主社会主义的色彩,演变成了一个民族主义的共产党。现俄共在极端民族主义倾向上和对东正教的态度上与极右翼已无差异,甚至与极右翼极端民族主义者日里诺夫斯基领导的政党在政治上结盟,在政治上共同反对自由民主派,出现了"列宁与尼古拉一世联手收拾米留可夫"的怪现象。当然我们从局外人的角度可以认为这只是一个过度时期的特殊现象,可理解为在群雄逐鹿的俄国政坛上,急于求成的一些政党政治上"现实主义"的策略,也可能眼下俄共为了壮大力量迁就各种不健康的社会思潮,一但俄罗斯转轨成功,彻底杜绝了"魏玛化"的可能,俄共也可能重新回到稳建型左派的立场上来。

  如果说现实的眼光是独到生动,那么历史的眼光则是深邃理性。作者最后对斯托雷平时代俄国自由派知识分子的策略失当和尬尴处境,以及不公正的改革所引发的社会后果,做出了深刻的,具有警世之义的剖析。的确,革命不是知识分子喊一声"欢迎!"它就来了,也不是知识分子喊一声"告别!"它就去了。同样革命也不是在剌刀下不公正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增长就可以避免了的。一个社会的稳定必须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它的平衡点。对于20世纪初的俄国应该如何改革,当时俄国的贵族政治家维特伯爵曾指出:"如果不先在上层进行政治改革,下层是决不可能搞成经济改革的。"(11) 但1905年沙皇用用子弹和剌刀回答了人民的改革要求后,用斯托雷平的"一切为了强者,而不是为了弱者"(12)的不公正经济改革来回避政治改革,其结果对于俄国所有的政治力量都是始料不及。通过对这一段历史的回顾,对于今天的改革者真可谓"殷鉴未远"!

  总之金雁女士的『新饿乡纪程』是中国学界对苏东转轨公开进行的分析和探讨,关心时代的人值得一读。


 注释:
 (1)『新饿乡纪程』第223页
 (2)同上第213、215页 
 (3)同上第46页
 (4)同上第37页
 (5)同上第37页
 (6)同上第42页
 (7)同上第182--183页
 (8)同上第126页
 (9)『社会主义大辞典』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第182页
 (10)同上
 (11)『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新华出版社 1983年版第386页
 (12)同上

              原发于《开放时代》1998年10月
 
 
《世纪中国》(http://www.cc.org.cn/) 2001年05月30日
 
 
--------------------------------------------------------------------------------
Copyright©2000 csdn618.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社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法评论
http://gongfa.yeah.net
http://www.gongfa.com

email to: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