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et revelabitur quasi aqua iudicium et iustitia quasi torrens fortis

 王孙鹏(1975-),浙江大学法学院2000级国际政治硕士研究生,专业研究方向:台湾问题和国际安全环境。

管星火(1968-),浙江大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室,研究方向:俄罗斯外交战略

 

王孙鹏 管星火

 

普京外交战略评析

 

  内容提要:1999年12月31日年仅47岁的普京肩负着俄罗斯人民的重托,接过前任总统的重担,开始着手打造一个崭新的俄罗斯,力图重振俄罗斯、恢复俄罗斯大国地位。经过两年来的调整和变化,普京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外交战略。即根据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以灵活务实的态度调整外交政策,实行以独联体为依托、平衡东西方的多方位外交战略。

  冷战后,俄罗斯处于内外交困时期,外交形势极为被动。尤其到1999年底,俄美关系严重恶化,俄罗斯与北约关系冻结,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跌到俄罗斯立国八年来的最低点。普京就是在这个危难时期宣誓就任总统。两年来,经过不断的调整和实践,普京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明确有效的外交战略方案。

  一国外交战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外交思想、外交目标、外交政策。我们从这几个方面去探究一下普京的外交战略。

  (一)普京的外交思想

  外交思想亦称外交战略思想,指在对自身外交基本问题进行宏观把握基础上所形成的,在某个外交实体中居于主导或支配地位的,对其外交实践发挥着普遍意义上的指导作用的一整套的理论和观点。在外交战略中,外交思想所发挥的主要是启迪作用、掌舵作用和指导作用。外交战略其他各项内容,都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外交思想。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俄罗斯外交战略中贯穿着三大主张:欧洲-大西洋主义、现代斯拉夫主义和新欧亚主义。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变化与这些主张交替起作用有很大关系。

  欧洲-大西洋主义是俄罗斯历史上主张全盘西化的西方派的变种。它主张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应当是,在民主化、非意识形态化、非军事化和非全球化的标志下,使俄罗斯同西方结成"伙伴"和"盟友",以"返回欧洲",重新成为西方"文明国家大家庭"的成员。与欧洲-大西洋主义相对立的是现代斯拉夫主义。在对外政策上,它更重视独立性和以俄罗斯为中心,主张斯拉夫的团结和统一,主张俄罗斯同白俄罗斯、乌克兰重新联合起来构成一个强国的中心。而新欧亚主义认为"俄罗斯既不属于欧洲,也不属于亚洲,而是某种特殊的欧亚现象",因此自称为"欧亚人"。在对外政策上,主张俄罗斯应为东西方之间之均衡因素。它不是西方的后院,而是东方的大门,应以东西方中介人的身份而复兴,在欧亚主权国家的联盟中占中央地位。居于东西两个派别之间的欧亚主义在俄罗斯更得人心,对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以思想来源论,普京外交思想中折射着新欧亚主义的光芒。普京刻意追求其外部环境动态中的平衡,这种平衡至少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维持俄罗斯这个传统欧亚大国的国际地位:一是以维持尚存的战略核力量作为抵制美国压力的主要手段;二是在有所重点突破的同时把民族利益与外交挂钩,强调内部因素的至高无上性。显然,当代俄罗斯的外交已经大大超越了新欧亚主义者的构想,但是,就普京所恪守的"均衡"而言,依然可归于欧亚主义的头绪。

  普京外交思想既有继承和延续,又有调整和发展。他继承了普里马科夫的外交思想(欧亚主义的外交理念)。概言之,普京的继承主要表现在: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大国地位;反对一国或几国主宰的单极世界格局,推进民主的多极国际关系体系的建立,争取俄罗斯成为世界重要的一极;坚持推行平衡的全方位外交。

  在这种外交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普京政府开始了外交目标的制定。

  (二)普京的外交目标

  在整个外交战略中,外交目标是其核心内容。它主要是指国家进行外交活动时,预定所要争取达到的,能促使外交格局、外交事态发生于己有利的变化的一系列外交努力的结果。

  普京上台后的施政深刻地表现了对俄罗斯大国地位衰退的逆反和拯救,十分鲜明地提出强国意识和民族复兴。他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俄罗斯国有自古以来的传统价值观,不会成为美国或英国的翻版。"[1]这表明普京决意摆脱苏联解体后产生的失落感和茫然状态,重新明确地树立复兴俄罗斯大国地位的战略目标。

  复兴俄罗斯、重振俄罗斯大国地位对俄罗斯来说理所当然成为其外交战略的最高目标。但这显然并不意味着俄罗斯要重新回到前苏联时代,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

  一个外交战略最高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基本外交目标的制定和实施。而基本外交目标的制定很大程度取决于现阶段国家的综合实力、国际环境及民族动机,同时也与国家的总体战略密切相关。外交战略基本目标选定从属于国内发展事业,其战略底线首先要确保国家经济发展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确保国家之核心利益如领土完整、民族统一和国家安全不受侵害。合理制定外交战略基本目标关键在于,必须与战略环境、战略资源和综合国力等客观要素取得平衡。一个国家纵然强大,但若其基本目标超越了战略环境及综合国力所能承受范围,战略资源消耗太快,战略成本支付太高,就会导致国家威望和国际地位的迅速衰竭。普京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鉴于俄罗斯目前的综合实力,在2000年7月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明确指出"俄罗斯外交方针至高无上的优先方向是保护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说,新的对外政策构想的特点首先是它的现实主义。俄罗斯将接受其在世界范围内政治地位下降这一事实,在未来对外方针上将以务实为准则,集中精力更好地解决国内问题。主要外交任务将包括维护社会安全,寻求良好的对外贸易关系和保护原苏联分解后其他各地区少数民族的利益。他说:"目前我们的对外政策覆盖范围已客观的缩小,政府的主要精力将放在对俄罗斯至关重要的领域,如经济和政府建设。现在是俄罗斯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时候对外政策应以自身建设为中心,在解决国内问题方面要有积极性的帮助。"[2]

  由此不难发现,今后俄罗斯的外交战略主要服从于内敛性的国家发展战略,基本战略目标的选定主要看是否有利于俄罗斯经济的恢复和建设,以及能否有助于俄罗斯守住其战略底线。整体说来,俄罗斯对外交战略基本目标的锁定更多地体现现实主义的特点,尽量淡化意识形态的色彩。

  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确定了以下基本目标:

  1、确保国家的可靠安全,维护和加强其主权、领土完整、在国际社会中的牢固和权威地位,这种地位应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俄罗斯联邦作为一个大国、当今世界的一个势力中心的利益,这也是增强俄罗斯政治、经济、人才及精神潜力所不可或缺的;

  2、对世界的进程发挥影响,以建立一个以公认的国际法准则(首先包括联合国宪章的目标和原则)及平等的伙伴式国际关系为基础的稳定、公正和民主的国际秩序;

  3、为俄罗斯的稳步发展、经济的振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顺利推行民主改革、巩固宪法制度以及维护人权与自由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

  4、在俄罗斯周边建立一个睦邻关系地带,促进邻近俄罗斯联邦地区现有的紧张和冲突策源地的消除并防止出现新的紧张和冲突;

  5、在解决俄罗斯国家优先方向所确定的任务时,同外国和国际组织寻求共识和共同的利益,在此基础上建立有利于改善国际合作条件与规模的伙伴和同盟关系体系;

  6、全面保持俄罗斯公民和侨胞的权利与利益;

  7、帮助世界正面认识俄罗斯联邦,推动俄罗斯语和俄罗斯民族文化在国外的普及。

  (三)普京的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外交战略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它实质上是对外交战略的具体贯彻和直接体现。

  普京认为,一个成功的外交政策应当建立在使其目标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保持合理平衡的基础之上,解决外交任务应看其是否符合俄罗斯国家利益的实际需要,而参与国际事务应当真正有助于加强国家地位。根据这样的原则,2000年7月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构想,确定了俄罗斯外交政策中在解决全球问题方面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1)建立世界新体制。俄罗斯希望建立基于平等、相互尊重和互利合作原则之上的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这种体系应当保证国际社会每个成员在政治、军事、经济、人文及其他领域享有可靠的安全。在21世纪,联合国仍应是调解国际关系的主要中心。俄罗斯坚决抵制企图忽视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的做法。

  (2)加强国际安全。在加强战略和地区安全的同时,俄罗斯主张进一步降低武力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3)国际经济关系。在国际经济关系领域,外交政策的优先方面是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全球化条件下,广泛参与国际经济联系体系。

  (4)人权与国际关系。俄罗斯遵循民主社会价值观,包括尊重人权和人身自由,力求在遵循国际法准则的基础上尊重全世界的人权和人身自由;依据国际法和现有双边协定维护俄罗斯公民和国外同胞的权益。

  (5)外交活动的信息保证。让世界广大公众了解有关俄罗斯在主要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外交倡议和行动等方面的准确而客观的信息。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考虑,该外交政策构想确定了巩固独联体、平衡东西方的多方位外交政策,把独联体、欧洲、美国和亚洲列为俄罗斯外交的优先发展方向。

  1、对独联体国家外交

  独联体对俄罗斯来说是有着直接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其它方面特殊利益的地缘战略区。普京外交把独联体作为涉及俄罗斯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利益地区,强调同独联体国家的合作是俄罗斯外交绝对优先的方针。主要原因在于:

  其一,独联体国家是俄罗斯近邻,2500万俄罗斯人生活在境外独联体国家,独联体地区形势是否稳定,独联体国家是否对俄罗斯实行友好政策,关系到俄罗斯是否有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其二,独联体地区是俄罗斯重要的原材料产地和巨大的商品市场。加强与独联体的经济关系、建立独联体统一经济空间将是俄罗斯恢复经济的优先选择。其三,解体后,原来的统一的安全空间遭到严重破坏,俄罗斯战略防御空间大大缩小,防御能力严重削弱,加上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三股恶势力严重威胁着俄罗斯和独联体其它国家的安全。因此,建设以俄罗斯为首的独联体集体安全体系对加强俄罗斯自身防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其四,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间的矛盾排俄、弱俄,不断向独联体渗透。它们力图通过所谓的"双乌"战略,即在俄罗斯西部和南部分别选择乌克兰和乌兹别克斯坦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不断挤压俄罗斯,使独联体内离心倾向和亲西方因素不断增长,俄罗斯在独联体的地位不断削弱。因此,俄罗斯必须优先发展与其他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以独联体为以依托,增加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与西方抗衡的砝码,巩固俄罗斯在独联体中的领导地位。

  正因如此,2000年12月24日在谈到对独联体政策时,普京说:"对于我们来说,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不是与独联体这个组织,而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过去是将来也是头号重点。"[3]

  普京上台后加紧实施独联体外交政策。外交重点是发展与独联体所有国家的睦邻关系和战略伙伴关系。

  其一是积极开展对独联体国家的"首脑外交"。还在担任代总统期间,普京就将首次出访的国家定为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出任总统后,首次出访也选择了中亚地区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并先后访问了9个独联体国家。俄罗斯总理、外长、国防部长等政府要员也频繁出访。普京的"首脑外交"和俄罗斯其他官员的外交活动,加强了俄罗斯在独联体的地位,增强了独联体的凝聚力,使俄罗斯与其他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出现了积极发展的势头。

  其二是积极推动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2000年10月,为有效推动5国关税联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的进程,在普京的倡议下,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5个关税联盟成员国总统签署了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条约,使独联体成员国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2月,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决定,在独联体经济一体化机制启动之前,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签署间接征税和公布免税商品的协议,之后独联体成员国共同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这对独联体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是加强与独联体国家的军事合作,继续维持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的军事存在,巩固以俄罗斯为主体的独联体地区安全机制。普京积极促进集体安全合作,倡议建立共同防御系统,并率先与白俄罗斯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2001年1月26日俄白联盟条约生效,正式组成俄白联盟。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机制内加强军事合作,联合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共同打击三股恶势力,一年多来,俄罗斯已先后与6个独联体国家进行了联合防空演习。此外,在俄罗斯倡议下,2000年12月在莫斯科成立了独联体反恐怖中心。

  这些措施的实施既巩固了俄罗斯对独联体的领导和向心力,也增强了独联体内部的凝聚力。

  2、对欧盟外交

  在俄罗斯对欧洲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是对欧盟外交。 早在2000年1月,当时还是代总统的普京在会见来访的意大利外长迪尼时就指出,俄罗斯希望发展同欧盟的关系。

  普京将欧盟放在俄罗斯对外政策中除独联体之外的第二位,旨在希望能与欧盟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扩大同欧盟的经济合作,加入欧洲一体化,最终融入欧洲。实现与欧洲大陆的一体化,一直是俄罗斯人的梦想。这其中既有文化、历史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源于俄罗斯今天对世界形势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考虑。俄罗斯不愿长期充当欧洲的"边缘国家"。从长远观点看,面向欧盟对俄罗斯来说是外交政策方面的唯一战略选择。从经济上而言,欧盟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经贸伙伴和投资者。作为俄罗斯最重要的经贸伙伴和投资者,欧盟市场占俄罗斯进口额的40%和出口额的38%,俄罗斯70%的外贸顺差来自欧盟国家。俄罗斯吸收的全部外资中有一半以上来自西欧。[4]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说,与欧盟发展关系可以增加俄罗斯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活动空间,改善俄罗斯与欧洲的安全环境,冲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安全、经济等领域对俄罗斯的孤立,加大俄罗斯同美国的周旋余地。

  普京上台后加大了对欧外交战略力度。一是推动俄罗斯和欧盟一体化进程以便为加入欧盟最终融入欧洲做准备。二是在安全方面,俄罗斯主张建立由欧洲人主导的欧洲安全新结构。主张与欧盟联合建立反导防御系统以此来抗衡美国部署国家导弹防御计划;同时以此在未来的欧洲安全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三是加强与欧盟各国的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目的在于解决俄罗斯债务问题和吸引各国的投资以促进俄罗斯经济发展、为经济复兴奠定基础。

  俄罗斯和欧盟领导人2000年6月在莫斯科举行了自普京当选总统以来的首次首脑会晤。普京表达了与欧盟加强合作意愿。此次会晤标志着双方的经济和政治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2000年10月普京抵达巴黎参加俄欧第二次峰会。在会上称,他不排除俄罗斯加入欧盟的可能性。他在一份向法国和俄罗斯媒体发表的声明中称:"我们愿意与欧盟在各个领域扩大合作,我也不排除俄罗斯和欧盟的关系进入一种带有一体化性质关系的可能性。"2001年3月,受欧盟领导人邀请,普京首次全程参加了在瑞典举行的欧盟各国领导人会议,这对于俄罗斯与欧盟关系来说是一次重大突破。2001年5月俄罗斯与欧盟在莫斯科举行第7次最高级会晤。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合作,特别强调要努力建成欧洲统一经济空间。

  通过几次与欧盟的重要会晤,俄欧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俄与欧盟在各方面的互信和合作,为俄罗斯未来加入欧洲一体化创造了重要条件。

  在北约东扩问题上,俄罗斯向来就反对。并认为北约应随着华约的消亡而终止存在,其职能应由欧安会取代。普京执政后反北约东扩的原则仍没有变。

  俄罗斯反对北约东扩是有原因的。俄罗斯把北约的扩大视作俄罗斯安全环境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俄罗斯反对北约东扩从根本上说是基于自身的战略安全利益,目的是要维护其大国地位,与美国和西欧争夺欧洲安全事务的主导权。"[5]

  正因如此,尽管2000年2月北约秘书长罗伯逊访问莫斯科后俄罗斯与北约联系得到恢复,但其坚决反对东扩的立场并未改变。

  但普京也认识到,鉴于自身实力,根本无法阻挡北约东扩之势。从另一方面来说,俄罗斯将最终融入欧洲作为其追求的目标,要融入欧洲当然得加入欧盟和北约两大组织,因此明智的做法是提高与北约的伙伴关系水平,毕竟一味反对有弊无益,是一种短视行为。因此,普京在北约东扩问题上既坚持原则,又强调与北约进行合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2001年5月,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在布达佩斯出席北约外长会议上,承认虽然俄罗斯政府反对北约东扩,但它无法阻止北约扩张的趋势。他表示,俄罗斯愿意站在更高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6]

  2000年2月北约秘书长罗伯逊访问莫斯科后,俄罗斯借机解冻了与北约因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而中断的关系。而9·11事件的发生无疑为双方进一步接近创造了良机。普京政府表达了与北约共同商讨要求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为回报,2001年12月,为期两天的北约秋季外长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决定发展北约同俄罗斯之间的"新关系"。在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7]会上,北约19国外长同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一致同意建立一个旨在扩大双方合作机制的新理事会,取代目前仅具有磋商性质的理事会。

  另一方面,在有关加入北约问题上俄罗斯也作了尝试。但美国的反应是:现在讨论这个问题"为时尚早"。显然,北约的大门对俄罗斯仍是紧闭的。因此,2001年11月普京在会见来访的北约秘书长罗伯逊时,主张大力提高俄罗斯同北约的伙伴关系水平,但明确表示俄罗斯不准备加入北约。普京强调,俄罗斯不会排队等候加入北约,但如果北约愿意,俄罗斯将最大限度地发展同北约的关系。普京明确表示"俄罗斯不会排队等候加入北约",表明俄罗斯不甘沦为北约"小兄弟"、不会坐视俄罗斯大国地位继续受损的现实。

  4、对美外交

  尽管普京在2000年7月的新外交构想中美国也只排在欧洲之后,但毋容置疑,俄美关系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

  这不仅是因为两国在经济(贸易、投资、技术的获取)和军事(保持彼此间的核威慑)方面的相互作用,还由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所有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的解决中都试图扮演主宰者的角色。美国还在关键性的金融机构中起主导作用。而俄美之间存在的三大最为严重的矛盾(分歧)决定了俄罗斯必须将俄美关系放在俄罗斯外交中的优先地位。这三类矛盾能否解决可以说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的复兴、大国地位的重振。

  普京在其施政纲领中不止一次地强调:"切实的国家利益,其中包括经济利益,理应成为俄罗斯外交家的法则。"普京十分清楚:俄罗斯与美之间虽然存在着利害冲突,但至少在10年内俄罗斯的经济复兴离不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援助。而且,普京也清醒地看到:美国出于霸权立场考虑,不会放弃继续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和遏制俄罗斯崛起的意图,不会无条件地给予俄罗斯大规模的经济援助。但是,俄罗斯毕竟是一个大国,美国在世界重大问题上不能无视俄罗斯的利益和要求,俄美两国也存在着相互合作的领域。

  因此,鉴于自身不断衰退的实力,寻求与美国的合作成为普京对美政策的主流。俄罗斯以现实主义的姿态改善对美关系的根本目标在于,将俄美关系纳入"正常发展轨道"。 2001年布什上台以来,尽管两国关系出现了不少麻烦,如2001年3月以来的美俄之间相互大规模驱逐对方外交官,汉森间谍案,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双方在北约东扩、导弹防御等问题存在严重分歧而龃龉不断,普京仍多次表示希望同美国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2001年,普京通过与布什的四次会晤,积极谋求对美外交的主动性。

  9·11恐怖主义事件的发生为普京寻求加强与美合作提供了良机。针对9·11事件,俄罗斯对外政策实施了大幅度机动,使俄罗斯在国际关系大棋局中的姿态和位置呈现出与事件之前大为不同的景象。9月24日深夜,普京在莫斯科发表电视讲话,阐述了俄罗斯在9·11事件之后的政策[8]。俄罗斯不仅为美国提供大量有关情报,开放领空,支持阿富汗北方联盟,而且同意美国军事力量进入被俄视为"禁区"的中亚地区。

  从11月12日开始,普京对美国进行为期4天的首次正式访问。两国首脑就反导条约、国际安全、阿富汗形势及战后新政权的组成以及双边关系等重大问题举行了会谈。这次会晤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两位总统都同意在未来10年内削减2/3的核弹头。布什宣布美将在今后10年内单方面大幅度削减核弹头,从目前的7013枚减少到1700至2200枚之间。

  经过普京坚持不懈的努力,俄美关系一改过去恶化的局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5、对亚太外交

  2000年7月的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中指出,"亚洲在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中具有日益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俄罗斯本身属于这一迅速发展的地区"。 尽管在其外交战略中排在第四位,但普京绝不会忽视亚洲的存在。普京亚太外交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亚洲在普京外交中的地缘安全战略意义。俄罗斯外交中的三大传统安全观之一就是以避免两线作战为重点的战略观[9]。因此,俄罗斯积极发展同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成了避免两线作战战略观的新内容和指导当前俄罗斯外交斗争的基本方针。

  二是从经济因素考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然而,这里却属俄罗斯开发水平最低地区。俄罗斯独立以来,由于连续多年的经济下滑,俄罗斯中央政府对远东地区控制能力下降。远东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逐渐抬头,因此为了消除中央与地区的矛盾,加强国家的统一,必须关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是考虑到随时应对由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分离主义和跨国犯罪活动等引起的突发事件。俄罗斯可以在上述突发事件方面与亚太国家进行合作。例如,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其前身是上海五国会议)即为一例。

  四是显然这也是平衡对西方外交的需要。东西方平衡是普京外交的基本特点。稳进东方不仅是俄罗斯对亚太事务的积极参与,而且是它在西方与美欧较力的筹码与后方。

  为此,普京上任后,积极活跃在亚洲的国际舞台上。在亚太方面采取了众多举措:

  首先,俄罗斯借助和利用与亚太国家的协调行动,来巩固和提高其国际地位及影响力。在俄罗斯政权更替之后的一年里,俄中两个在许多方面有着共识的大国元首先后进行了4次会晤,达成了众多共识。

  其次,进一步改善和发展与亚洲邻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稳定俄罗斯的东部周边环境。在中亚局势问题上,"上海五国"元首会议2000年7月发表的《杜尚别声明》明确宣布:"五国重申决心联合打击对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构成主要威胁的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以及非法贩卖武器、毒品和非法移民等犯罪活动。[10]在中俄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俄中领土上几乎所有的争议问题都已解决。两国并于2001年7月16日在莫斯科签署了新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取代50年前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从普京的战略角度看,参与朝鲜半岛事务是俄罗斯亚太外交的重要一环。就朝鲜半岛局势, 2000年2月普京在韩国议会发表演讲时阐述了俄罗斯对朝鲜半岛局势五个方面的基本立场[11]。2001年8月,普京邀请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访问俄罗斯。金正日成功访俄罗斯,表明俄罗斯意欲在朝鲜半岛统一进程中"发挥建设性的负责作用",在朝鲜半岛事务中扮演"积极参与者"角色,而非"旁观者"。俄罗斯在朝鲜半岛问题上采取主动的外交行动是深谋远虑的,本着对南北"平衡"的外交政策,俄罗斯在半岛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俄日关系涉及到俄日和平条约问题[12]。俄日两国之间最大的问题是,至今尚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而签署和平条约的惟一障碍就是北方四岛领土问题。2001年7月,在意大利热那亚参加的峰会上,普京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会谈时着重就两国关系问题阐明了俄罗斯方立场,进一步确认了俄日以前达成的协议,其中包括伊尔库茨克宣言,表示上述协议将是俄日未来关系发展的基石。

  第三,积极加强与亚太国家的经济贸易等各领域的合作,参与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参与亚太特别是东北亚地区安全机制构建。

  截至2000年6月底,中俄两国贸易额达35.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5%[13],摆脱了前几年停滞不前甚至下滑的颓势,呈现良好增长势头。俄罗斯与日本、朝鲜、韩国的经贸也都在原有基础上向前迈出了一步。此外,在普京出访中、朝、日过程中,有关国家就合作开采和输送俄罗斯远东石油、天然气资源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并制定了一系列合作计划,有力地推动了这一地区的国际经济合作。

  第四,普京的亚太外交,在突出东北亚这个重点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其他区域,其中包括东盟以及南亚。以南亚为例。俄罗斯一向十分重视发展同印度的传统战略伙伴关系。针对美国近来极力改善与印度关系,自克林顿总统2000年3月访问印度后,俄罗斯更进一步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2001年6月,印度外长兼国防部长辛格访问莫斯科后,俄印签订了金额达100亿美元的印购俄制装备和军事技术的合同。印俄罗斯还探讨了进一步加强两国军事合作的可能性。分析人士指出,这表明印俄罗斯之间的军事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两国在国防合作领域已正式结束了以往"俄罗斯卖印买"纯粹的交易关系,开始顺利迈入"共同研制和开发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轨道。

  总体来看,普京在实施其东西方平衡的多方位外交战略中,不断加强和改善了与亚太国家的关系,增强了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影响。

  总之,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普京上台以来全力推行其明确而又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战略,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给俄罗斯的外交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这对中国的外交战略也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注释:

[1] 俄罗斯《独立报》,1999年12月30日。

[2] 2000年路透社7月10日莫斯科消息。

[3]《俄罗斯正在寻找自己的位置--普京总统访谈录》,俄罗斯《红星报》2001年1月6日报道。

[4] 新华网消息 据《文汇报》2001年5月20日报道。

[5]《俄罗斯和欧洲安全》陆齐华著,中央编译社,2001年10月第1版,302页。

[6]《江南时报》,2001年5月31日第三版 。

[7] 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于1997年建立。这一被称为"19加1"的机制只是作为磋商论坛而存在,俄罗斯在该机制中仅在某些安全领域的问题上拥有参议权,而没有决定权。俄罗斯认为,双方在这一机制内进行合作的空间很有限,因此希望修改原有的合作机制。

[8] 这项政策主要包括5个要点:1、与国际反恐怖联盟进行情报合作。2、向美国提供用于人道主义物资运输的空中走廊。3、不反对中亚国家向美国提供机场。4、准备参加救援性质的国际军事行动。5、支持拉巴尼政府,向北方联盟提供武器和军事装备。

[9] 另两大观念是:以控制势力范围为核心的地缘观念和以夺取出海口为主题的海洋观念。--作者注

[10] 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杜尚别声明》,载《人民日报》2000年7月6日。

[11] 第一,北南双方应当根据两国人民和领导人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商定的原则发展和平进程与合作。第二,所有冲突应当只通过和平的外交途径来解决。第三,欢迎建立与俄罗斯和其他国家友好的统一的朝鲜国家。第四,俄罗斯准备为推动不扩散火箭技术的全球带来作出自己的贡献。第五,俄罗斯希望在包括朝鲜南北双方在内的东北亚国家的参与下,实施旨在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多边合作项目。

[12] 1956年10月,日本与前苏联恢复外交关系时发表共同宣言说,苏联在和平条约缔结后交还齿舞诸岛和色丹岛。1997年11月,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访俄罗斯与叶利钦总统达成协议,力争于2000年缔结和平条约。1998年11月,俄罗斯方提出搁置领土问题先缔结和平条约,但遭到日方拒绝。此后由于俄罗斯国内政治的变化,两国未就此问题进行真正的交涉。

[13] 参见《深化睦邻友好 加强战略协作》一文,载《人民日报》2000年9月16日。

 

《世纪中国》(http://www.cc.org.cn/) 

Copyright?2000 http://www.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社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