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http://www.gongfa.com/

  谁是真的英雄?
----评刘小枫《后自由主义的犬儒》

张 晓 力

{引子}在中社网的“世纪中国”上下载了刘小枫的《后自由主义的犬儒》一文,初读有一些晦涩,细读却耐人寻味。该文虽短却充分展现了刘小枫在后学时代的苦闷、彷徨、无奈与挣扎,甚至是处在一种无措与混沌的思想状态。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世界是奇诡的,对自由的追求同样纷繁迷离、歧路复多。而其中一个令人费解和苦恼的问题正是刘小枫《后》文所主要面对的:感伤自由主义可能导向庸俗化所产生的迷茫。这是否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知识分子内心困惑的写照?总之,我写此文,也是希望激励自己能走出思想的实验室,避免思辨的陷阱,增加一些实践取向(生活世界并非纯粹逻辑的图式),拓宽学术话语的语境视域,并与学理上的论证形成必要的张力,去关注现实中的苦难与危机。本文在行文方式上借用刘小枫平时的讲演风格,以便加强阅读上的戏剧化反讽效果。

对于自由主义最终的庸俗化走势,自由主义制度最后对于自由本身的危害,尼采曾有过比刘小枫更为深刻的感受:“事物的价值有时不在于一个人获得了什么,而在于一个人为它付出了多少代价--它要走了我们多少。没有比自由制度更深刻地危害自由了。它们把山丘铲平,把溪谷填平,它们只会产生小鼻子小眼儿的、懦弱的、冬烘的玩意儿--跟着自由主义制度一块儿胜利的是畜群。自由主义,用简单的话说,这就是降低到畜群--(但是),只要这些自由主义制度还在被奋斗争取时,这些同样的制度就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它们确实是在真正地强力提升自由!”。对于自由的强烈追求,是以对永恒的渴望为基源的,而英雄主义的张扬正是人性超越有限自我冲动的展示。这一切又都是在战斗中展开(事实上,历史中争取自由与民主的运动,无任16世纪的荷兰、17世纪的英国,还是18世纪美国的民主制度的创立,无不经过英勇的武装革命斗争)。在这里,尼采更注重的是保留住人类争取自由的伟大精神。这也可能是“必要的恶”对于人类精神的价值?而刘小枫对于“后自由主义的犬儒”却更为暧昧。

八十年代中国美学的知识背景和九十年代欧洲的神学背景,给刘小枫烙上了古典而又暮气沉沉的英雄主义浪漫情感,无论《拯救与逍遥》还是《走向十字架的真》都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安命”的宏大背负。时至今日,自由主义面临的问题还没来的及解决,后自由主义却开始了秋风扫落叶般的狂舞。“追究到底,自由主义无异于主张,人类再也没有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而“超逾自由主义,意味着义无反顾地犬儒”(刘小枫《后》)。对于启蒙精神与自由主义理念,似乎已是前无出路,后无退处。

如此后现代主义洪流滚滚,岂是刘小枫的学力和勇气可以中流抵柱?除了感慨一番人心不古之外,也只好行云流水落花去,无可奈何之下,后自由主义的犬儒成为必然的选择。但是刘小枫毕竟还是刘小枫,古典主义与启蒙精神也曾经刻骨铭心,崇高感与英雄主义也不能一下就高举白旗。即使不是当今中国学术思想界武林高手,也称得上学盖一方,刘英雄岂能如此一下输心去?这般束手就擒,岂不让天下人贻笑大方,怎么办?

且慢!刘小枫自有碍眼高招:“烟幕弹的有”!我要让天下人看不清我刘英雄内心的无奈与脆弱,看不清我刘英雄知识的短缺、智慧的苍白与勇气的不足。至少也要让人觉得,这是智者的苦恼,这是英雄的黄昏。于是,刘小枫引进深具西方知识品牌的 “苏格拉底”和“福柯”两枚烟幕弹,欺人也自欺地放起来。烟幕弹一放开去,我们的刘英雄就可在苏格拉底和福柯“反悔”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似乎无奈却又幸福快乐地犬儒……

世事难料、沧海桑田。曾经受到“民主与人权、平等与博爱、科学与自由”启蒙精神熏陶的囚徒和基督徒等苦难的人们,在历尽千险,走出了重重黑幕之时,人们问起了当年的刘英雄,路人指点说:“哦,刘总、刘英雄乃我们的犬儒大侠”!人们竟也不忘英雄昔日,只好赶紧赠匾敬曰:“识时务而为俊杰者,刘总、刘英雄也”。一小徒喜闹,偏在匾后留下胡塞尔一语相照:“我们千万不要为了时代精神而放弃永恒”!

看官自语:到底谁是真的英雄?

只听话音刚落,忽然从红色的天边飘来犹如马赛曲般的轰鸣:除了在水深火热中倍受煎傲的苦难的人们,还能有谁?声音在天空与大地之间盘旋:知识分子只有回到苦难的人们中去,才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才能获得走出困境的智慧与勇气!

{附后}与天天生活无着、生存在暴戾与腐败充斥的社会里的弱势群体的苦恼相比,刘小枫对于自由主义庸俗化的苦恼又算得了什么呢?故扮深刻的背后,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杞人忧天之虞。用句咱们老百姓的大白话来说,就是“抓不住真东西”!所以阅读刘小枫,就容易让人感到他炫耀知识有余而宏扬精神不足,甚至还容易给读者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当今又有多少知识分子在为这些弱势群体呐喊申冤呢?十九世纪的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知识分子阶层还大都处于无产者的边缘,还能有以马克思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来作为无产者的代言人,去追求自由与社会公正。如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大都勇于成为知识英雄,成为社会的既得利益群体。作为社会良心和社会批判精神的代言人,知识分子在没有了自己的切肤之痛的亲身感受时,还能在多大程度上走向社会,去关注弱势群体?这样,读刘小枫《后》文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刘小枫会陷入迷茫之中而又难以自拔。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作为知识分子的刘小枫缺乏大悲悯的宗教般情怀(至多也只是一个神学学者,却肯定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基督徒),以至于陷于知识和智慧本身的局限之中找不到出路。为什么刘小枫只引用苏格拉底和福柯来作论证,而不引用耶酥基督和圣雄甘地?不引用马丁·路德金和瓦茨拉夫·哈韦尔?这大概就是他的精神意向结构中的无意识所指?这大概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媚俗米兰·昆德拉而回避瓦茨拉夫·哈韦尔的更深层的社会心理原因?面对苦难的人们,知识分子是否该或怎样才能多一些西西弗斯的精神,而不是过早地逃避社会责任,匆匆有意或无意地走向所谓的“后自由主义的犬儒”呢?

荆轲刺秦王尚有诗云:

风萧萧兮易水寒,
劣根深兮千斯年,
知其不可兮而为之,
悲剧精神兮万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