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的多维透视,主权在民的精神

(转自《制度论坛》)
 
  从今年1月到美国,近1年间,几乎每天都可以在报纸、电视上发现“Campaign2000”
一词。Campaign真是一个生动形象的词语,它既是名词又是动词,是竞选战役
,是宣传游说,是运动。运动了,运动了,4年来一次的美国大选,不仅牵
动着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吸引着国际社会的视线。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国会制订法律,总统执行法律,最高法院解释法
律。国会分参议院和众议院,参议院由每州选出的2名代表组成,共100人;众议院基本
根据各州人口分配,共435人。从功能上看,参议院主要管人(人事),众议院主要管钱
(财政)。参议员任期6年,每2年改选1/3。众议员任期2年,到期全部重选。由此可见
,美国的选举年实际是2年一次(改选议员席位),大选年4年一次,既有议员选
举,多个州州长和许多大学董事会的改选(在美国,大学也被认为是一种政府),
更重要的是还有总统大选。

  今年的大选,跌荡起伏,充满戏剧性。不过,本文的重点并不在于追踪选战最后阶
段的细节,而是试图从竞选政治、竞选经济和竞选文化的角度,对美国大选作一多维透
视。

  

  竞选政治篇:塑造对权力来源的集体认识

  

  也许是早年在欧洲备受君主专制之苦,美国人理解的自由在很大程度上是
于政府滥权的自由(克林顿语),美国人心目中潜在的罪犯在很大程度上是指握
有权力的人,也就是政府官员和警察。而另一方面,要维持国家的稳定和强大,政府
权力又是必要的(美国联邦政府的雇员目前已经超过280万人)。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要
不要政府,而是要一个什么样的政府。

  人们当然都希望一个实行善政的政府。但如何认识善政,如何达到善政,各国的情况
有所不同。对政府抱有怀疑主义态度的美国人,把防止政府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侵犯看成善
政的首要标准,而高效反而在其次。因此,除了分割权力、限制权力、制衡权力外,美国
政治制度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民选方式产生权力代表,包括总统、议员、州长等,而
且要定期改选和更换。

  表面看,美国大选的政治功能在于选出政府官员,保持国家管理机器的运转。但从深
层看,它实际上是用固定化、透明化和相对公正、平等(美国大选有一个历史演进过程,
黑人和妇女原来没有投票权。一人一票20世纪60年代才做到)的形式,一次次提醒
政府官员和整个社会,政府权力的来源在于民意,民有,民治,民享民可载舟,
亦可覆舟。正是依靠制度化的选举,不断刻划着关于谁是国家主人,谁是民众仆人
的集体意识。在美国亲历此次大选,我深感当一名政府官员之不易。在媒体的狂轰滥炸和
政党的互相攻击中,各候选人几乎天天都要脱裤子,任何历史遗留问题都很难遁
形。小布什当年酒后开车被罚、他妻子劳拉早年不慎开车撞死一个朋友以及他大学期间成
绩平平等等事情都被曝光。在选民面前,这些候选人几乎没有隐私可言。媒体对他们不仅
像主人对仆人问话,有时简直像审讯犯人。而他们还不能不耐烦,不敢发脾气。CBS电视台
的王牌主持人莱特曼甚至在谈话节目中这样调侃两位总统候选人:美国人现在有两个选择
,一位是口才佳但胡说八道(指戈尔),另一位喋喋不休但不知所云(指小布什)。真让
你憋气又不敢出声。小布什有一次悄悄向他的竞选搭档切尼抱怨《纽约时报》某记者,由于
附近一名电视记者的麦克风碰巧没关,结果当晚他的牢骚话就被电视台播出了几十遍。所以
,在美国投身政治是很需要勇气的。何况公职人员的收入又不高,总统年薪不过20万美元
,赶不上许多医生和律师。小布什最早参选议员、后来竞选州长,他妻子劳拉都坚决反对。
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你就别想去竞选。

  也许有人会问,政府官员什么隐私都没了,将来执政还有什么权威?其实,美国人最
关心的是透明而非权威。官员有很多见不得公众隐私,美国人才怕。
美国真正的权威是《宪法》,而非哪个个人。总统手握大权,但稍有不慎,就会受到其它
力量的制约乃至弹劾。也正因为选民对政府官员的看法是我们的服务员法的执行
,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没太大了不起,所以对他们的一些历史遗留
问题,反而能看得比较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说清楚就完了。没有多少选民认
为小布什的智力和知识水平高,他经常说错话,如将富有经济活力的半球说成经济
上邪恶的半球,将取消关税壁垒说成取消地籍册。但选民并没有因此就反感小
布什,相反对其亲和力和坦白、敢负责的形象很有好感。克林顿在莱温斯基案上最大的被
动不是他拈花惹草,而是说假话,不承认和莱女性关系的存在,没有老实交代。这才是民
众最不能容忍的。


  美国大选,不仅定期塑造着对权力来源的再认识——掌ㄕ咄菀谆冀⊥ⅲ?br>忘了权出于民,所以要经常提醒,永远提醒,而且也是政府官员和选民之间的互动过程
。长达1年多、奔走50州、到群众中去、与选民双向交流的过程,有助于政客们不
断从选民中听取意见,吸取智慧,矫正政见,充实纲领,渐渐走向完善,为将来执政做
准备,做热身。一项统计表明,竞选中政客向选民所作的许诺,在其执政后只有2/3能够
得到实施。竞选过程中,为了讨好选民,政客的花言巧语和卖期票成分在所难免,
但是,选民不光是看表演,还要思考政纲和他们未来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想蒙他们是
很难的。小布什知道自己对国家政务的了解不如戈尔,所以在许多细节问题上就少发言
,免得说出一些外行话出洋相。戈尔政务经验丰富,但过于自信,电视辩论中夸大其辞,
一些数字讲得不准确,虽然小布什听不出来,但专家听得出来,媒体一披露,戈尔弄巧成
拙,反而给人不诚信之感。

  国内有朋友发来电子邮件,问我美国大选是真民主还是假民主。确实,民主
的问题,也有完善不完善的问题。在美国人看来,美国民主的问题
主要是后者而非前者。美国大选并不神秘,也不完美。大选旷日持久,耗费大量金钱人力
,而且基本是两党控制,第三党很少机会。我的一位老师就说美国是两副面孔的一党制
,民主党和共和党互相对峙,交替控制权力机器,第三党由于没钱,连参加总统候选人
电视辩论的机会都没有。但总的来说,由于选举制度保证了每个选民的多元选择机会,保
证了权力的唯一合法来源是每个选民手中的选票,因此尽管这一制度的效率并非最高,但
却大大有助于制止恶政,防止专制。美国人对自己的选举制度也有不满,也在修正。但开
200多年来,这一制度能够延续至今,没有受到根本性的挑战,说明这件衣服尽管有补丁
和漏洞,但还能穿下去,而且穿得还算舒服。我在给朋友的回信中开玩笑说:美国大选
印象一,总统候选人还不如一条狗,什么个人隐私、家庭隐私都被剥得一干二净空空荡荡
。印象二,狗也可以当美国总统,因为在制度制约、传媒监督、政党换治以及市场力量对
社会和经济的主导作用下,选条狗,也干不了多少坏事。选个天才,也干不了多少好事。
美国人的根本想法就是政府少做事,《宪法》是限制政府行为之法,政府少干预就是做好
事了。在这种观念和体制背景下,狗和天才谁当总统,作用其实相差不大。这话不顺耳
,但我认为是实情。小布什的一条竞选口号就是相信美国人民,而不是政府Trustt
hePeople,NottheGovernment
),他还对记者说过(德州的兴旺)靠的是人民的勤劳而
不是政府的官僚机构

  由于美国人认为,谁当总统都差不多,谁上台都必须尊重民意,接受制约,保持政
策连续性,不可能做出重大和惊人的改变;加上现在不像冷战时,人们总觉得总统
控制的核电钮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美国人对大选的关注度和投票率都呈下降趋势
。今年大选的投票率估计不到50%。相当多美国年轻人正在成为新一代政治盲,有
调查显示,1/4的青年不知道总统选举候选人的姓名,72%的年轻人甚至说谁执政后
允许避孕套自动售卖机进入校园,就选谁。美国的民主选举带来了某种程度的政治冷
漠,这个新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观察思索。

  不过,由于今年总统大选最后阶段的戏剧性变化,恐怕对不少冷漠的选民是一大
教训。原来每一票都那么重要,微细的差距足以影响大选的全局。

  


  竞选经济篇:民主腐蚀剂与必要的成本

  

  金钱政治是美国大选的最大弊端,向为世界所诟病,美国人也很痛恨。今年美国各
政党及其支持者在大选中的各种费用超过3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竞选政治成了一
门不折不扣的竞选经济。而围绕大选、向选民推销候选人的活动,又堪称一项大规模的
市场运动。美国有学者指出:美国的总统大选,已经变得既不像选美,也不像是赛马,
而更像是一场财物大拍卖。

  竞选就要花钱,从雇员工资、租用房屋到各种广告、电视宣传、巡回旅行、政党集
会,分分钟都要钱。谁给钱?民主党和共和党名为两大政党,其实只是很松散的组织,
既没有党费,也没有自办的公司产业,只能靠捐款和资助。政治捐款听起来不好听,但事
实上是少不了的。

  政治捐款包括硬钱软钱硬钱指个人向候选人直接捐款。按联邦竞选
法案的规定,任何个人向一名参选人的捐款限额为1000美元,个人在一次大选中向所有联
邦候选人及政治组织的捐款总限额为2.5万美元。软钱是指公司、团体、工会、专业
组织或其他利益集团出的钱。由于联邦法律禁止公司向候选人直接捐款,而这些公司或组
织又要为自己的利益寻找代言人,所以它们干脆自己出钱,绕着弯子为它们喜欢的候选
人使劲,或为两边的候选人都说话。软钱主要花在两方面,一是在传媒上刊播倾向
性明显的所谓议题广告,为候选人助阵(法律不允许广告提示选民选某某,所以只
能刊播议题广告,不说明选谁,但意思很清楚)。二是开展一些有利于候选人的活动
,如雇人给选民打电话拉票。候选人虽不直接接受软钱,但都在争取软钱,让公
司和利益集团花钱为他们服务,间接支持他们。

  除了捐款,联邦政府对于参选人及政党,有所谓竞选辅助资金。依照米手?br>,纳税人可自愿从其所缴税款中指定3美元作为政府选举辅助资金,用来资助初选
的参选人、政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最后的正式竞选。但接受政府资助后就不能再去募
款。小布什募款能力强,所以初选时拒绝了政府资助,筹到了更多捐款。

  在美国,对竞选捐款也有严格管理,所有捐款细目必须接受一个叫作联邦选举委员
的组织的监督。该组织可以要求政党报告竞选财政账簿,可以追究选举过程中违法者
的刑事责任。但该组织对软钱目前还没有什么有效的管理方法,属于睁一只眼闭一只
眼。软钱越来越多,和管理松懈有很大关系。

  钱非万能,亿万富翁落选的例子并不少,但没有钱想踏进白宫和国会却万万不能。竞
选是候选人的综合较量,但前提是金钱的较量。小布什在争取共和党党内提名时,意外地在
新罕布什尔州败给对手麦凯恩,此后他大大加强宣传投入,广告费从每周300万美元一度
涨到800万,还雇人打了上百万个电话拉票,最终把对手挤出圈外。今年5月,克林顿与戈
尔创造了一次晚会募集2650多万美元的记录。据统计,小布什此次大选的筹款额会超过2
亿美元。

  为了抗议大选中金钱泛滥的现象,一名美国选民在Ebay网站上拍卖自己的选票。他的
逻辑是,众议员和参议员们都投票给出价最高的人,为什么美国公民不能这样做,出售大
选选票,出售民主?!大多数美国人要求改革竞选法案,清除金钱对政治的腐蚀。有人提
出应更多地增加国家资助,限制企业势力对选举的影响。不过,在美国这样的社会,想彻底
清除资本和权力间的交易,又谈何容易!好在大选是一人一票,再有钱的富翁也不能
比穷人多投一票!

  美国有学者指出,政治捐款愈演愈烈,和电视广告费越来越昂贵有很大关系。电视广
告是竞选中的最大单项开支。但也有人说,没有电视广告,选民怎么能方便地了解候选人
立场,作出投票选择呢?普及选情需要传媒;传媒不作免费宣传;为了钱,候选人向利益
集团募款;利益集团希望影响政府未来的政策。这似乎是一个怪圈。或许也正是民选的代
价。民选的好处很多,很深远,但也要支付一定的成本,才能换来更大的收益。当然,谁
都希望成本越低越好!

  


  竞选文化篇:形式胜于内容的魅力演出

  

  没到美国前,想像中的美国大选一定是很庄重的,严肃的。现在如果有人问我大选
像什么,我的回答是,它更像一场在50个州展开的超级,一场上亿人参加的嘉年
华会,充满了浓郁的演出色彩。《洛杉矶时报》曾经刊登过一组照片,反映民主党大会
提名戈尔担任总统候选人期间的情景。戈尔的支持者们有的身穿用美国国旗做成的衣服,
有的墨镜上印着民主党的传统标志——驴的形象,有的满脸涂上彩色,有的戴着面具。他
们热烈又放松,仿佛是来看一场NBA球赛或名模时装演出。政治集会和奇装异服并存,党
纲政见和彩旗气球同在,竞选演说和欢呼口哨交替,国旗国歌和灯光幻影相伴。戈尔、克
林顿夫妇演讲结束后获得的掌声,似乎不亚于大牌歌星。

  政治选举为何变成一场嘉宾和观众共同参与的文化表演?我想原因大概有4个。首先,
美国社会目前歌舞升平,没有什么危机,也就没有什么压力,上上下下都可以放松;其次
,两党的政纲都走中间路线,实际区别不大,所以外包装、造气氛反而变得比较重要
;再次,美国人向来注重政治人物的外在风采,对其风度、魅力看得比其思想、政策水平
要重要。肯尼迪战胜尼克松,里根击败卡特,都是魅力决定论的例子。老布什当年嘲
笑克林顿外交知识还不如他养的狗多,但美国人还是选择了魅力十足的克林顿。美国的不
少政治人物从中学起就开始在辩论、演说、社会服务中成长,大多具有自我推销展示的表演
才能,善于烘托气氛,造势,感染受众。这种风气在和平繁荣年代渐渐演变成一种所谓“P
oll
drivenPolitician”现象,也就是民意(调查)驱动型政客现象。这类政客的
最大长处就是让人喜欢和欣赏。克林顿在性丑闻和共和党把持的国会的严厉攻击下,能够
最终不倒,很大程度靠的就是民意对他个人魅力的欣赏。不少美国人都说,要不是任期限
制,克林顿再当一任总统也没问题。所以,千方百计表现出表演魅力,成为政党和候选人
的必修功课。重要的不是你实际上够不够格,而是你看起来像不像总统。最后一点,
美国人注重参与,凡事都很投入,享受过程。政客善于煽情,选民热衷参与,两个巴
掌拍在了一起。

  竞选运动不是给选民上课,而是联结公众情绪。这是老布什1988年大选时的竞
选顾问艾华特的一句格言。艾氏的理论还包括:没有哪个人愿意在如火如荼的竞选运动中
接受正儿八经的思想教育,所以不要太深刻(选民听不懂),不要太具体(琐碎的事情不
容易提起精神),不要把自己装扮成什么思想导师去启发人民,只需当一名了解民意、辞
灵色巧、善于见风使舵的自我推销员即可。

  由上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的竞选形式胜于内容,表演胜于嫉溃逗羧冈镜南?br>剧色彩胜于深刻忧思的悲剧色彩。岂止是胜于,简直是没有布道和悲剧的存在。对候
选人来说,真正的指示牌只有一个,就是民意调查。它就像大选的影子。而大选,在某种
意义上,就是候选人表演和民意调查之间的互动过程。

  在小布什和戈尔的龙虎相争中,小布什无疑是魅力方面的赢家。他社交技巧一流,善
用手势和表情,在竞选班子帮助下,知识水平和语言也大有长进(他接受共和党总统竞选
提名时3900字的演讲词就修改了17次)。如他抓住克林顿性丑闻事件说:白宫出了一个
宣誓后说谎的人,还可以说是不幸的意外,如接着再来一个,那就是悲剧了。而对自己
,他表示:如果我有幸成为你们的总统,在我把手放在《圣经》上的时候,我会宣誓不
但要维护美国的各项法律,而且保证维护当选总统的信誉与尊严。

  戈尔是多个领域的专家,政务能力很强。但给美国人的印象比较生硬,缺乏亲和力。
为了校正形象,他的竞选班子专门制作了30秒和60秒的电视片介绍其生活,卖点就是
通过公布戈尔鲜为人知的一些人生细节,把这位政治人物人情化,软化其工作狂形象
。曾获奥斯卡奖的著名演员汤姆·李琼斯也在片中亮相,原来他是戈尔大学时代的室友。
8月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戈尔热烈拥抱夫人蒂佩尔7秒之久,显示他是爱家庭的人
。他说:我忠实于自己的家庭。我和蒂佩尔结婚已经30年了。我们专心爱护我们的孩子
,还有现在快一岁半的外孙。我忠实于自己的国家。我曾经9次举手向我们的《宪法》宣誓
,从来都没有违背我的誓言。

  戈尔在民主党大会前后的表现,使民意调查一直落后的他赶上了小布什。不甘示弱的
小布什抓住机会,出席美国已婚妇女最爱看的ABC电视网主持人温芙蕾主持的电视节目,一
上场就拥抱她,并且热吻其面颊。小布什的声望也随这一举动再次上升。拥抱和接吻也能左
右民调,这就是美国选举文化的一部分。

  大选既是美国的一次政治资源总动员,几乎所有政治人物都出来参选或助选,同时
也是美国社会的一次文化、娱乐和游戏活动。跟大选沾边的各类机构都挖空心思策划项目
,吸引民众注意力。如著名的《家庭圈》杂志就推出一项甜饼制作大赛,由戈尔和小
布什的妻子蒂波尔·戈尔与劳拉·布什参加,竞争最佳甜饼桂冠。两位夫人在这份杂
志上详细公布了制作甜饼的配料、烘焙过程和各个步骤所需的时间,以供读者按部就班地
烘焙、品尝,最后投票判定到底孰优孰劣。大选的气息渗透到社会的多个方面,美国人喜
欢找乐,有这么个题材,不好好用一下才奇怪呢!


  很多中国人都熟悉《北京人在纽约》片头的话:如果你要找天堂,到纽约来;如果
你要找地狱,到纽约来。我也去过纽约,在我看来,纽约既非天堂也非地狱,但如果把
机会比作天堂,纽约天堂的成分多于地狱的成分。同样,站在民选的角度看美国大选这个

万花筒,也是五光十色,精华和缺憾并存。对美国社会自身的发展作用来说,大多数美国
人认为,大选的积极成分多于消极成分。

  佛罗里达州重新计票后,有选民反映,他们本来准备投票给戈尔,但由于该县选票不
规范,导致他们在投票时,打了对应第三党候选人布坎南的孔。《纽约时报》9日的社论
说:所有方面都应当牢记,州法和联邦宪法为可能的最公平选举结果提供了工具,但也
不是没有缺点。社论指出,在重新点票的同时,州有关机构应当迅速调查投票欺骗等指
控以及选民无意中把给戈尔的选票投给布坎南等不正常问题。社论呼吁两党依靠现有法律
冷静处理问题,不要轻易把争执变为宪法危机问题,破坏选民对美国选举制度的信心,因
定期、可靠的选举和有秩序的权力转移是美国民主的光荣之一

  可以预料,今年的总统大选将对美国选举制度和选举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不过,无论大
选的形式怎样更新,主权在民的精神实质将会一直延伸下去。

  (注:本文完稿于美国东部时间118日晚)《南风窗》

2000
年 第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法评论http://gongfa.yeah.net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