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
藉以此文向海外侨胞、台湾同胞拜年!
藉以此文敬祝港澳各届长辈长者身体健康、春节快乐!
藉以此文祝港澳的年青朋友幸福美满、事事顺意、春节同乐!
多极世界下的多边政治
戚渊
二十一世纪刚过去四年,世界就已发生了多起重大事件。这其中,两次看似偶然却也必然的事件使世界格局发生了人们始料未及的变化。概括地说,第一次事件(“9.11事件”)的发生为单边行动找到了理由,它改变了世界;第二次事件(“别斯兰事件”)的发生为建立多极世界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它复改变了世界。第一次事件的意义是使“单边主义”付诸于实践--单边行动,进而建立起单极世界;第二次事件的意义是使单极世界的危险性清晰起来,进而为建立多极世界提供了经验依据。以下的文字旨在通过对上述个人立场的分析揭示多极世界的必要性(旨在形成“均势”)和多边政治的可能性(建立国际合作政治)。敬请读者赐教。
一、 多极世界的必要性
1、“9.11事件”后的单极世界
一般认为,“冷战”结束以后,原来处于对峙状态的“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因民主化而进入体制转型时期,世界由此呈现单极格局。随后在理论上又出现了以“新保守主义”为基础的“单边主义”。“单边主义”也可以解读为国际社会中的政治权力没有制约和不受制约。这一理论的标志性消极结果就是“9.11事件”的发生。“9.11事件”使美国的“单边主义”变成了行动。在短短的的几年里,美国本土的安全确实得到了保障,但单边行动的循环性消极后果也日益彰显,它引发的问题不只是地区性的,而且也是全球性的。主要表现在:(1)、全球军备竞赛加剧。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已经导致全球战略进攻武器和高精密武器的军备竞赛,这种军备竞赛已延伸到外层空间,引起外层空间武器化。世界军火市场,美国占了50%,并逐年递增。因此,第59届联合国大会于2004年12月3日,以绝对多数票通过决议,要求各国采取行动防止外层空间的军备竞赛。(2)、“核不扩散机制”濒于崩溃。我们看到,一方面,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防止核扩散;但另一方面,人们也注意到,美国在2002年1月出炉的《核态势审查报告》中提出,美国需要“对既有核力量进行改造、升级”,“发展下一代核武器”,“设计、研制、生产新型核弹头……为必要时恢复地下核试验作好准备”。不仅是“准备”,而且已开始实施:2003年、2004年已拨款1500万元进行“坚定型核钻地弹”的可行性研究,还有为“小型核武器研究”、“恢复地下核试验研究”的拨款。这些行动大大地刺激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运载工具的扩散。人们可以想见,当一些国家在常规武器难以抵御美国的武力威胁的情况下,那么研制核武器可能就是保卫自己国家的不得已选择。需要指出的是,“和平利用核能”在今日已获得了正当性理由,而在超级军事的持续威胁下,所谓“和平利用核能”可能就是在和平时用于“民用”,而在威胁来临时就可能用于军事对抗。热衷于军事行动的国家应对“核扩散”负政治责任,而过度军事行动则就是“核扩散”的有效催化剂,它导致了武力防止“核扩散”却引起“核扩散”的恶性循环。如果遭到威胁的国家都以这种方式发展核武器,那么爱好武力威胁的国家则就是最大的受害者,却又对此难辞其咎。
2、“别斯兰事件”后的多极世界
“别斯兰事件”发生后,一个原本强大的国家,如同一觉醒来的雄狮,使劲地抖了抖它那被弄乱的头发,开始振作起来。俄罗斯的政治家敏锐地认识到国际社会的复杂性,及时对国内政治进行了适度的改革,并获得了欧洲大陆国家的支持。人们隐约地感到,一个多极世界格局正在出现。与此相适应,人们也不得不重新认识以下问题:(1)、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一般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和对立是包括所谓文明在内的意识形态壁垒,这意味着意识形态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中的直接性。这种认识似乎已被现实所动摇。在今日看来,意识形态经常被当作一面大旗。在国际政治中,对利益的争夺、对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的角逐,都在它的掩饰下发生。对于有的国家来说,所谓“民主和自由”的价值在本国利益面前可以忽略不计,尽管它们被当作口号在国际社会中叫得震天价响。在全球资源日趋紧缺的现在和未来,作为意识形态的民主和自由,在国际社会中可能只是“符号政治”而不是国际政治的内容。如果口头重视而实际上不再重视价值,政治就变成了赤膊战,政治场域就变成了利益的角斗场,政治家就成了利益的角斗士。这种政治的极端化,就是国际社会中的专制和独裁。(2)、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民主理论认为,民主机制有利于发挥国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国综合国力的主要要素。因此,民主化是民族国家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通常认为,民族国家的民主政治,以及建立其上的法治可以延伸到国际社会。也就是说,国内民主可以成为国际社会民主的基础,于是有了联合国体制;同理,国内的法治如果能延伸到国际社会,势必要求民族国家在处理国际社会和政治事务时也应依法行动。但现实与此相差甚远。就国际社会的民主而言,众所周知,国际民主体制是脆弱的,联合国大会的表决结果竟然不具约束力;就国际法治而言,民族国家的政治领导人如果破坏了国内法治,就要受到追究,甚至被迫下台。但如果破坏了国际法治,则很难受到有效的制约和制裁。因此,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现实差异给正在民主化的国家提出了难题:一方面,他们要应对转型期的国内事务,另一方面,又要应对国际社会的正常事务;一方面,要完善国内的民主改革,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国际邪恶势力对国内民主进程的破坏。因此,当国内民主化进程与对国际社会民主的维护发生冲突时,经验告诉我们,前者应适时地让位于后者,以保证本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3)、地缘政治的双重属性。地缘政治既是单极世界格局之一政治特征,也是多极世界格局之一政治特征。其区别在于,在多极政治格局中,地缘政治表现出两个层次,即区域性格局和全球性格局。在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为了应对国际事务,区域联合的趋势在加快,区域力量在加大,进而有形和无形地制约着单极格局的发展,成为多极格局的基础。而为了遏制区域力量,以美国为首的单边努力也在加速进行。不同的是,前者的特点是先“区域”而后“全球”,而后者的特点是只有“全球性”而无“区域性”。各个区域性联合(区域性格局)尚能共存,但对全球性格局的竞争却异常激烈,这就是“多极世界”格局和“单极世界”格局的竞争。一般认为,“区域性”是“全球性”的基础,一个国家只有在区域内有坚实的基础,才可以在全球性事务中获得政治发言权。否则,即使有了全球性的联合,也不可能是稳固和持久的。这种趋势显示了国际社会中以国家法人为基础的民主势力在增强,而此正是多极政治格局的前提和基础。从另一个角度说,单极格局已缺乏民主基础。
二、 多边政治合作的可能性
相对于单极世界而言,多极世界格局更具复杂性,因为它同时并存着多个无限的论题。主要是:
1、均势与和平。多极世界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各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力量对比形成均势,而力量的对比又表现在各个层次上:经济与政治,外交与军事。在这些层面上,形成一个多极世界格局的均势,经济上的均势是基础,军事上的均势是保证。“冷战”结束以后,单极世界之所以得以存在,不仅仅是美国有超强的军事实力,还因为是美国的“虚拟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维持着国际资本向美国的单向流动。美国的国家利益实际上就是利用庞大的虚拟资本交换他国的物质产品,因此必须要拥有世界货币霸权;而美国的货币霸权实际上是通过建立全球贸易网络实现的,而要想维持这个巨大的全球贸易网络,使美国从中持久获利,美国又必须利用军事力量对之加以保护。这就是美国热衷于军事行动的本质所在。理论上经济与政治的“孪生”关系在这里表现为经济与军事的“同胞”关系。如果没有全球的军事存在,美国的贸易网络也可能不复存在。因此,只有保证军事霸权,才能维持货币霸权。但是,“虚拟资本主义”也存在巨大风险,如果军事手段不再有所作为,不再构成霸权力量,那么货币霸权也将不复存在。不幸的是,这两种迹象已经同时出现:美国的军事行动的效果已为世人皆知;而在资本方面,据《金融时报》近日报道,世界各国的央行正越来越多地将官方储备从美元转向欧元。这意味着美国在世界上的货币霸权地位已受到挑战。如果出现国际资本转向外流,则美国的庞大虚拟资金不仅不会继续给美国经济带来好处,还会因虚拟资本泡沫的破灭引发金融风暴;如果发生金融崩溃,则会使美国长期衰退,从而引起整个世界的经济危机。这不是没有可能的。显然,这也不是美国所希望的。所以,一些经济学家称“虚拟资本主义”为“赌博资本主义”。
这种迹象的积极意义是,在国际社会中,经济(金融结构)上的均势开始出现,它有助于国际社会事务中政治民主成分的增加。“政治”介入了上述“经济与军事”的关系之中,甚至可以代替“军事”。军事的思维方式是“吃掉”对方,政治的思维方式是对话与合作,而经济上的均势则为国际社会中的政治民主提供了基础。经济上的均势也是缩小世界范围内贫富差距的有效前提。经济与军事联姻的自相矛盾之处是,经济必须建立在公平、互利、双赢的原则之上,而军事行动的胜者只有一方。因此,完全的军事手段不可能为国际社会带来经济平等和政治民主。如果经济上的均势可以稳定地存在(至少大致稳定地存在),那么,国际社会的冲突会大大减少,即使有冲突出现时,国际社会也会诉诸政治手段而非军事手段。需要指出的是,美国人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悖论”(经济与军事的矛盾关系),之所以要一意孤行,原因很复杂:一方面,如前所述,只有依凭不断的军事行动,才能维持其军事霸权,从而维持其货币霸权。简言之,从美国自己的国家利益考量,它必须这样做;另一方面,一些国家也愿意阻止各自的货币升值,给美国提供廉价资金,为美国越来越多的经常帐赤字提供融资。但是,这毕竟不是金融市场规律的全部。细心的观察者也注意到,美国人同样意识到了这个“悖论”的危害性,即如前所述,在军事行动不能有所作为的情况下,军事霸权地位的削弱会导致货币霸权地位的削弱,从而引起经济衰退。细心的观察者还注意到,新一届美国政府正在明智地寻找一条可以以退为进的道路。这也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武力确实给美国带来了巨大利益,但武力也威胁到美国自身的长远利益和因武力威胁而引起的世界不稳定对当前美国自身利益的影响。在美国新一届政府的未来四年任期内,我们看不出在现时战区之外还会有新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当然,这不等于说美国会停止口头上的“军事威胁”;此外,美国也不会轻易放弃它的全球军事存在或某一地区的军事存在。美国人虚虚实实引起的结果是,受到威胁的国家不得不“实实在在地干”。世界的“核不扩散”和世界和平还有待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然而,国际社会中的均势可以使武力的作用大大消退,以制衡型金融结构为基础的经济均势可以为国际事务的民主解决提供保障。更进一步看,由于军备竞赛在现阶段已初具规模,以及“核不扩散机制”濒于崩溃,在可预见的未来时段内,美国的军事力量可能会受到有形和无形的制衡。简言之,国际社会中的军事上的均势也在形成之中。如果说,“冷战”引起的均势和以经济结构为基础的均势都可以导致国际社会中的权力制衡,那么它们的区别是,“冷战”时代缺乏政治合作,而现在和未来的均势恰可以引起多边政治合作,这是全球化进程所致。全球化条件下的均势为多边合作提供了可能。
2、伦理与和平。经验告诉我们,对单极权力的制衡仍是今日和未来国际社会中的一个主要课题。对单极权力的制衡也是减少国际社会中武力冲突的前提之一。多边政治合作欲得到有效保障,必须建立以国家法人为民主单元的、有约束力的国际民主体制。这或许就是联合国改革的主要意义。多边政治合作必须让每一个会员国在国际社会中都拥有有效的平等权利和权力,这是他们对自己国家行动负责的前提。因为权力意味着责任,同时也可以对不负责任的国家进行有效地制衡。有了经济结构和军事力量上的均势,国际社会中的民主制衡并不困难,它要的是以“合理性”为基础。就算是“文明的冲突”导致了单极世界的建立,那么对文明共存的维护也可以建立起多极世界。如果说不同文明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性,那么,各种文明中也无可置疑地存在着共同性,这共同性就是基本的人性伦理。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文明种人更愿意以“合伦理性”看待民主和自由。因此,以“一人一票”为原则的形式民主必须建立在更为厚重的人性伦理之上。伦理价值在未来国际社会中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这就给参与世界事务的政治家们提出了挑战。维护世界和平、推进全球民主和自由,实际上就是维护和尊重任何文明种人的人性尊严,因为人们习惯地将普遍伦理视为正义。人性伦理是和平的本质。人伦世界(普遍伦理)是世界和平秩序的基础。谁破坏了基本人伦,谁就破坏了和平秩序。缺乏政治伦理的政治民主是民主的畸形状态,它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民主政治的衰败。以此为着眼点,国际社会中的权力也不可避免地会分散到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文明重地。这正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因此,人们对多极世界的存在和发展应持乐观态度。当然,多极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和维持不同于自然地壳运动。多极世界格局的建立需要希望建立多极世界的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
2005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