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et revelabitur quasi aqua iudicium et iustitia quasi torrens fortis

 

读米瑟斯(五则)
风犹晦

转自世纪沙龙
一、自由主义与心灵

  自由主义与信仰,精神,价值观,或者罗尔斯所谓的完整性学说的关系,也就是古人所谓的外王与内圣的关系。
  
  依照米瑟斯的看法,自由主义是一种研究人类行为的学说,它直面现世、不求永恒、纯粹追求外在,它不是一种价值观或世界观。“自由主义是一种真正研究人类行为的学说,其着眼点和最终目的是促进人们外在的物质福利,而不是直接满足人们内在的、精神上的以及形而上学的需求。它并不向人们许诺幸福和满足,而是尽一切可能将外部世界所能提供的物质用来满足人们的诸多需求。”(《自由主义》,英译名《自由和繁荣的国度》,A Free and Prosperous Commonwealth )
  
  自由主义的着眼点仅在于物质财富。从这点上看,似乎又是彻底的功利主义。但是,米瑟斯承认精神追求的意义,“人的幸福和满足并不取决于食品、衣物和住房,而主要取决于人们内心的追求与渴望”。“自由主义并不是因为低估了精神需求、精神财富的重要性才将其目光仅盯在物质福利方面,而是由于它坚信,任何外在的调节都不可能触及人们的最高或最深层次的追求。自由主义仅仅是试图为人们创造一个外在的富裕条件,因为它知道,人们内在的、心灵的富足感不可能来自外部世界,而仅仅只能来自于他们自己的内心。自由主义除了为人们的内心生活发展创造一个外部的前提条件之外,别无它求。毋庸置疑,二十世纪过着相对富裕生活的公民与十世纪的公民相比,前者更容易满足其心灵的需求,而后者却受着朝不保夕的生存条件困扰,面对敌人威胁的危险而不得安宁。”(《自由主义》)
  
  物质的丰富并不必然导致心灵的充盈,但是心灵的充盈又端赖物质条件以为条件。儒家于此有所谓先富后教之说,其说较此更为完备。大抵儒家有两种教法。对于少数菁英要求“忧道不忧贫”,所谓“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其理想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而对一般民众,则讲求实际,力主先富后教。
  
  孔子明确把富放在了教的前头。“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
  
  孟子明言百姓若温饱都不能解决,则不可能修治礼义。“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之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孟子·梁惠王上)
  
  
  回过头来,自由主义本身不提供信仰,个人选择何种信仰都与它无关,只要这种宗教信仰不越界进入公共秩序之中。“自由主义声明,它对每一种宗教信仰以及每一种世界观均持宽容态度。自由主义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它对这些“高级玩意儿”抱着无关紧要、漠然置之的态度,而是因为它坚信,保障社会内部的和平与和谐是高于一切的头等大事。自由主义主张容忍一切不同的意见,容忍所有的教会与教派,同时,自由主义者也要求这些人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一切不容忍其他人或其他教派的现象和越轨行为。”(《自由主义》)


二、行为总是理性的

  谈米瑟斯,不能不谈他独特的方法论。
  
  学界主流的看法是把经济学看作是一种实证科学,经济学的理论是对统计资料的归纳,是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并接受现实的检验。相比之下,米瑟斯的彻头彻尾的演绎主义方法论是完完全全的异端。
  
  米瑟斯把对一般人类行为的研究命名为人类行为学(praxeology),这是比经济学更基础的理论。
  
  米瑟斯把人类行为定义成有目的行为。无目的的行为并不是他言不离口的人类行为,这一点很怪异,但是在他的语境里面术语,否则不能理解为什么他说人类行为必须永远是理性的(Human action is necessarily always rational)(《人类行为》)。行为既然都是理性的,那么很自然的可以导出:行为的对立面不是非理性行为,而是个人意愿无法控制的反应。
  
  具体的价值判断和特定的人类行为是无法展开来分析的,在人类行为的研究中,它们是给定的条件。正因为人类行为学是主观的,以人的价值判断为前题,其理论才是客观的,普遍适用于一切社会现象。人类行为学的结论是形式的和一般的,不牵涉到任何实在内容和特殊个案。只要现实满足其理论所蕴涵的条件,其理论就是有效的。所以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放之四海而皆准。
  
  米瑟斯有一个很奇怪的划分。他把关于人类行为的研究分成历史学和人类行为学。历史学研究过去的事情。因为经验总是过去的经验,未来无所谓经验,自然科学研究的也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实际上也等同于历史学。而人类行为的复杂现象无法通过实验来证明或证伪。所谓的历史,不过是歪曲了的事实,没有经济理论的指导,经济事实只不过是任人解释的数据。既独立于经验与实验,又为经验所必须,于是人类行为学自成一理论的、系统的科学,与历史科学判然有别。
  
  抛开了实验与经验,拉开了和自然科学、历史科学的距离,那么人类行为学到底又算什么呢?在米瑟斯这里,经济学最终的伙伴是逻辑、数学。人类行为学反映的是大脑逻辑结构的本质特征。人类行为的知识蕴藏在我们心中,等待我们去发掘,而不是从实践的基础上归纳出来,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它的性质和数学逻辑相同,都是抽象的思辨,不是实验或实证的。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做实验。现在的宇宙是过去发生的事件的结果,但是人类行为的范畴在逻辑上先于任何过去的事件。不管古今中外,无论男女老少,既然大家遵循同样的逻辑法则,那么人类行为学的“放之四海而皆准”又不言自明了。米瑟斯对人类行为学用尽了美好的字眼,他甚至说没有一个行为不能被该学说给出完全的、完美的解释,在此我忍不住要提醒他(当然他早就不在了)波斯纳的话:“经济学并没有一个要消除所有市场困惑的当然使命。”。
  
  最后我把米瑟斯的方法论归纳成:无法证伪,普遍适用。这确实是一个异端。

三、 人类行为理论一瞥

  米瑟斯认为人类行为是有目的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与改造。它有三个要点:不适(对现状的不满,而且是永远无法改变的),美景(更美好的生活),期望(至少是有可能消除或减少这种不适的有目的的行为)。任何行为的目标都是消除这种不适感,即可欲性;而任何行动又要是可能的,即其可行性。
  
  米氏大体运用此说分析各类经济现象,以下略举几个方面,以见一斑。
  
  市场
  他认为消费类商品是根本,其它类商品的价值根据它们在消费产品生产中的价值而定。企业家和资本家不能决定生产什么,这个权力在消费者手中,他们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企业家和资本家只能是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为他们也要改善其不适感),而越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越能取得成功。这就是市场竞争。
  
  劳动
  一个劳动者只要不愿等待,在自由的市场(这个前提很重要)就一定能找到工作。那是因为他可以削减自己对报酬和工作的要求。如果多么差的条件都可接受也算是自愿的话,那么米氏的这句话——“自由市场上的失业一定是自愿失业”——当然也是对的了。前些时候,有人曾以此为题撰文,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其实这原也有理,只不过该作者急于心切,不察语境,原样照搬,却未免逾淮为枳了。
  
  社会
  合作比孤立更有效。李嘉图定律表明,即使是高效的与低效的合作,对双方都是有利的。而人们之所以选择合作,是因为这最符合他们的利益。社会的存续取决于社会劳动分工所形成的和平的合作,长期来看这促进了所有人的个人的利益。


四、计算与社会主义批判

  行为只能是个人的行为。集体行为是个人行为的总和。没有所谓自成一体的集体行为。人类行为学研究的是个人,其矛头直指集体主义。
  
  在米瑟斯看来,他和马克思主义、种族主义的区别是一个逻辑和理性的问题。简单的可以这样概括
  马克思主义:不同阶级的大脑的逻辑结构不同。
  种族主义:不同种族的大脑的逻辑结构不同。
  
  有的马克思主义者承认人类的逻辑结构是相同的,但是由于背景不同,彼此的认知也是完全不同的。米瑟斯在这一方面的批评是有力的。
  
  
  但最根本的批评是在计算方面。米瑟斯和哈耶克一生都以批评社会主义为职志。如果一定要在两人中做一个区分的话,米瑟斯强调社会主义的漏洞主要是一个计算的问题,而哈耶克认为主要是一个知识的问题。哈氏认为计划经济没有有效的市场机制来发现和传递知识,从而其资源分配是低效的。米瑟斯则指出社会主义无法比较成本与收益。在没有私有产权的社会里不能形成市场价格。计划当局没有能力选择并决定,在无数可能采用的生产方法中,究竟哪一个是最赢利的。你不可能一面取消对生产要素的私人控制,取消价格,取消竞争,一面又要人们做的好像这些东西还存在那样。甚至可以说:就算拥有完备的信息,中央计划当局也无法计算出资源调拨的方法。

五、学说特点

关于米氏的学说,我大概想到了三个形容词

主观的
比如他认为:所谓行为,就是用满意的状态来取代不满意的状态。付出和得到的价值之间的差值就是盈利,因此说利润纯粹是主观的。

理性的
人类行为必须永远是理性的。前文已述。

功利的
他说:“功利主义和古典经济学主张民选政府,私人产权,宽容和自由,并不因为它们是自然和正义的,而是因为它们是有益的。”

此外,还可以谈到他如何否定实验,否定数学,否定数量经济学,说数学的方法是从一个错误的假设导出的荒谬的结论,甚至于认为不能把经济学当成一种职业,经济学成为一种职业完全是干涉主义的产物,等等。就不再赘述。

阅读书目:
自由与繁荣的国度
人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