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法 评 论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et revelabitur quasi aqua iudicium et iustitia quasi torrens fortis

 



邓科

中国当代社会阶层透视


  编者按: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集中全 党的智慧,系统、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体现了"与时俱 进"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由中国社科院完 成的、日前正式公开出版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从专家视角, 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变动状况进行了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学习"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加深对"三个代表"的理解。 

  12月11日,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正式公开出 版,该报告对中国社会阶层的分析富于时代感,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

  课题组组长、社科院社会学所专家陆学艺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据介绍 ,这项研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社科院院长李铁映直接布置的;199 9年初,数十位专家就开始进行调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李铁映同志多次 听取汇报,作出指示。

  这位负责人称,报告提前问世,因为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发表后, 社会上对当前社会阶层变动状况特别关注,有关方面要求课题组能及早提供 调查数据和成果。 "十大阶层"

  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社会阶层发生结构性的改变。研 究报告对这种改变描述为:原来�"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 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变成了十大阶层;各阶层之间的社会、 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日益明晰化。

  马克思针对19世纪早期欧洲资本主义或毛泽东针对20世纪二三十年 代的中国社会提出的阶级分析理论,在报告看来,已不能简单地照搬来分析 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问题。

  课题组的专家指出,马克思和毛泽东的分析主要用来"指导革命",比 较强调阶级关系之间的对抗性;而现阶段的研究则是用来"指导建设",主 要是更好地协调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便更充分地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的 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进一步稳定发展。

  原来的阶层分化是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报告提出 的新的社会阶层划分标准,则依据各个阶层对组织资源(政治资源)、经济 资源、文化资源的占有情况。

  按新标准划分的10个社会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 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 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 失业者阶层;它们分属五种社会地位等级:上层、中上、中中、中下、底层 等(如图)。 阶层政治地位的变化

  研究人员指出,在据以划分阶层和排列位序的三种资源中,组织资源仍 具有决定意义,而经济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重要,文化 (技术)资源的重要性则在近十年上升得很快,它在决定人们的社会阶层位 置时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经济资源。

  报告采用考察各阶层中党团员所占比例的方式(这种方式被认为简单而 又基本有效),对各阶层的政治地位进行了测量,与以往的一些数据相比, 有几个阶层的党团员比例发生了升降变化,这反映出这几个阶层的政治地位 有所变化。

  第一,私营企业主阶层中的党员比例明显上升。1993年私营企业主 中党员比例为13·1%,1995年上升至17·1%,2000年进一 步上升到19·8%。

  第二,产业工人中的党团员比例明显下降。这与原来的产业工人队伍发 生分化有一定的联系。一些工人党员退休了,另一部分工人党员实现了上升 的社会流动,进入了其他社会阶层,还有一部分处于下岗失业状态。而目前 产业工人的一个新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工,他们基本上都不是党员,党组织也 很少在这批人当中发展党员。

  第三,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党团员比例在经济改革后有所波动,但总的来 说,这一阶层的政治地位一直在提高,执政党较为重视从专业技术人员中提 拔干部和发展党员。

  报告说,综合上述各阶层的政治地位的变化情况来看,执政党的社会基 础在逐步地向拥有经济和文化资源的阶层(经理人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 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倾斜,这是执政党要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但另一方面,执政党近年来在人口比例较大的产业工人阶层和农业劳动者阶 层中的社会基础受到部分削弱。 从"金字塔型"到"橄榄型"

  中国正处在转型期中,社会阶层结构同样也在不断地变迁。那么,中国 社会阶层结构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演变?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阶层结 构呢?

  陆学艺告诉记者,关于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学术界有一种比较形象 的说法,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等级结构,它有庞大的社会中间层。与现 代社会阶层结构相反的是传统社会阶层结构,即顶尖底宽的金字塔结构,在 这种结构中,极少数人居于社会的上层,而绝大部分人则处于社会的下层。

  历史经验表明,在社会中间层规模大的社会,社会资源的配置一般都比 较合理,经济社会分配差距比较小,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一般 都不会很大,这样的社会最稳定、最可持续发展。

  亚洲金融风暴中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不同表现证明了这一点。研究者分 析,在此次危机中,韩国是应对能力最强、恢复也最快的国家,而这与韩国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中间阶层不无关系。相 反,作为中下等收入国家的印度尼西亚,迄今尚未从此次危机中恢复过来, 除了其他原因外,也与印尼社会缺少一个庞大社会中间层有关。

  报告称,判断一个国家、地区是否实现了现代化,仅有3000美元的 人均国民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研究和揭示出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具有现 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才足以更深刻、更本质地判断这个国家或地区的 整体现代化水平。 中国阶层变化呈良性

  陆学艺指出,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原来的阶层发生分化,新 阶层已经形成和壮大;与发达国家相比,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成 分在中国已经具备,凡是现代化国家所具备的社会阶层,都已经在中国出现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大的社会中间阶层和企业家阶层; 但中国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还只是雏形。

  研究报告分析,社会中间阶层不是某个阶层的代称,而是几个具有相近 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按照国 际学术界的分类,社会中间阶层主要由两大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所谓老社 会中间阶层,包括中小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富裕的自耕农;另一部分 是所谓新社会中间层,主要包括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行政与管 理人员、办事员、商业服务人员和技术工人等。

  报告说,1978年以来,中国的社会中间层规模有了非常快的扩张, 可以说是各阶层中扩张最快的。在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的过程中,对每个人 来说,社会流动日益取决于公平竞争,能力主义准则逐步取代身份主义原则 。 结构还只是"洋葱头型"

  尽管中国已形成了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的雏形,但按照陆学艺的说法 ,还只是一个"洋葱头型",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橄榄型"。他说,可以认 为,现阶段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并不是合理的,这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该缩小的阶层还没有小下去,该扩大的阶层还没有大起来。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农业劳动者阶层规模过大,据统计,1999年在 全部劳动人口中农民所占比例仍然高达44%左右。而1992年,农业就 业比重在英国为2%,在德国和美国为3%,在日本为7%,在韩国也仅为 17%。

  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中间阶层规模过小,目前能够纳入中间阶层的就业 人口所占比例仅为15%左右。报告称,这直接意味着社会资源分配较为不 平等。

  对造成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育滞后的深层原因,报告认为是呈自发性状 态,制度安排和社会政策滞后和缺位。

  报告分析说,根据国际经验,如果说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追求的是效率,那么为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所需要的社会政策,就 应当以公平为目标。这需要国家不仅关注经济增长,也要注意制定相应的适 于培育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社会政策,因为经济政策不能替代社会政策,也 不能自发产生社会政策所需要的结果。

  目前中国收入分配的现实是,阶层差距和区域差距都在扩大。而资料显 示,1996年,占城乡居民个人储蓄总额40%的富有阶层所纳税额占全 国个人所得税总额的比例,还不到10%。报告据此认为,在社会阶层分化 的过程中,中国的社会政策还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

  社会制度创新明显滞后,也阻碍了阶层之间的相对自由的流动。其中最 突出的是户籍制度,它使广大农民陷入结构性的机会不公平状态。 

  报告指出,目前,有关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以及其他各阶层在现代化 的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位置、地位,各自利益的表达和保障,以及相互利益的 调节和协调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清晰、具体且符合公正原则和现代化社会阶 层结构需要的说明。归根到底,问题的实质在于,我们还没有真正弄清楚,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发展的基本格局究竟应当是怎样的, 究竟应该形成一个怎样的社会阶层结构,以及如何培育这样一种阶层结构。 这样一种基本思路的欠缺,不仅难以真正澄清社会上广为流行的各种思想认 识,也导致了一些制度创新的方向不明,导致了社会政策的摇摆不定和严重 滞后。

  陆学艺强调,听认自发性不行,国家这只"有形的手"必须发挥作用, 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应该成为今后社会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的核心 ,藉此建构一个较为完整的社会制度与社会政策体系。 各阶层共赢

  报告认为中国现在社会各阶层"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敌我关系",因为 "作为阶层而存在的各社会集团,都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都是社会主义现 代化事业的建设者"。报告指出:"现阶段研究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目的, 与革命时代不同:已经不是为了斗争的需要去分清敌我友",而是为了实现 各阶层"共赢"。

  为此,有4个重大现实问题被认为需要认真回答:

  一是关于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谁是主导阶层的问题。报告认为,现代社 会阶层结构的主导阶层应该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阶层、私营 企业主阶层和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二是关于社会中间阶层在社会稳定和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三是关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理解产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的问题;

  四是关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理解"工农联盟"的问题。报告认为, 对于"工农联盟"这个概念,应当根据新时代的社会阶层结构特征加以扩展 或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来说,现在和将来所需要的 ,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农联盟',而是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合作和' 联盟'"。

  陆学艺说,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稳定的、开放的、有活力的,各阶层 可以通过广泛妥协和合作来实现共同利益,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 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