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网 > 经济学人 > 垄断与管制

生存问题:有病 治还是不治?

医疗服务的经济学

                                               汪丁丁

 
    

医疗服务的低劣质量和大量医患纠纷所揭示出来的医院风险让我们每个消费者不得不严肃地询问:有病,是治?还是不治?这已经成了中国人的一个生存问题。这个问题的经济学分析表明,为了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我们应当:(1)按照服务的种类、风险和责任拉开医疗服务的价格与报酬档次;(2)以公共开支扶持独立于被评审医院和医务部门的专家鉴定机构;(3)鼓励医师流动及合伙人制度,通过自由竞争和独立评审机制逐渐形成医院和医师组织的级差系列;(4)在公共政策中设立与此相应的各种支撑体系,例如法律、社会保障和保险机制。

假设患病时刻患者生命的价值为L,死亡的概率为P0,再假设患者去某医院就诊并获某医师治疗(努力程度为e)从而可以将死亡概率改变为Pe),则患者就医所得到的潜在价值是L·[P0Pe]。如果这一价值大于患者就医的成本C——往往是e的函数,治病就是患者理性行为。问题在于:

1)体制方面的障碍可以破坏Ce之间的联系,使医疗费用与医疗努力之间完全没有敏感的相互依据关系;

2)当就医的成本极低时,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极大地超过供给,并且在非市场条件下形成需求方的排队配给现象,而在排队配给的资源配置方式中,医疗资源一般不按照病的严重程度即LP0在人群中加以分配;

3)当医师的努力程度e不敏感依赖于患者支付的费用C时,医疗服务的效果不必定降低死亡率,例如可能出现越治越糟的情形,P0在市场条件下,就医的好处B=L·[P0—Pe]对努力程度e的变化率,而医疗服务的边际效益也可以表示为价格的函数——如果医师的努力程度敏感依赖于价格的话。

关于患者支付的费用C,即便在成熟市场社会里,也存在非常复杂的情况,例如医疗保险机制,故我们姑且认为C只是部分地依赖于e(还依赖于疾病的性质和保险公司的费率设定)。于是便可以有边际成本 MC,并且不妨假定这一成本随着努力程度的增加而上升。综合成本与效益两方面的情况就不难理解图示的理性选择——医疗服务的均衡价格r*。

-MCMB在中国社会的情形做更详尽的分析,可以得到本文开头的若干政策结论。

                                     摘自《财经》杂志 20007
                                              发表意见

 

 

中评网:www.china-review.com
版权所有:中评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评论坛  中评要目  特别专题  服务社区  学者社区  电子期刊
经济学人    CEO世界    法律生存    人文中国    自由写作